2014年3月16日星期日

供過於求‧丁腈手套恐爆削價戰


  •     
(吉隆坡14日訊)丁腈手套銷情旺盛,手套業者一窩蜂擴充產能,分析員憂慮新增需求恐難消化所有新鮮供應,業者可能需要削價求存,手套削價戰料一觸即發。
聯昌研究表示,丁腈手套需求旺盛,而天然膠手套需求開始放緩,促使國內手套業者開始提高丁腈手套產能,以在高速增長的市場中維持和攫取更大的市佔率。
根據估計,4大手套上市公司未來4年(2013至2017年)累積產能以複合年均增長率 (CAGR)14.3%速度增長,以總產量(丁腈和天然膠手套)來看,賀特佳(HARTA,5168,主板工業產品組)和速柏瑪 (SUPERMX,7106,主板工業產品組)擴張策略最為積極,複合年均增長率達22%。
相比之下,高產尼品(KOSSAN,7153,主板工業產品組)未來4年複合年均增長率為17%,而頂級手套(TOPGLOV,7113,主板工業產品組)以5.8%產能複合年均增長率墊底。
丁腈手套需求增速或放緩
基於敏感憂慮,近年來丁腈手套需求增速超越天然膠手套,但聯昌研究相信丁腈手套需求將持續增長,但隨著多數發達市場已完成從天然膠過渡至丁腈手套的階段,相信過往平均增長30%的增速將難以為繼。
更重要的是,禽流感案件多集中在中國爆發,而人傳人的風險甚低,因此預見禽流感爆發將無力顯著拉高手套需求。
聯昌研究補充,市場研究預測未來4年橡膠手套需求僅將年增6%,增速遠比產能擴張的14%為低,相信供過於求將是領域潛在問題。
“我們預期人造膠手套需求僅年增11至13%,或4年複合年均增長12%,遠低於4大手套生產商丁腈手套產能4年複合年均增長29%水平。”
該證券行說,4大手套生產商丁腈手套總產量料佔今年全球需求的56%,以大馬現供應全球63%橡膠手套水平來看仍相對合理,但從2015年起,領域可能因產量過剩出現更為激烈的競爭。
“基於潛在產能過剩,我們相信售價將承受更大壓力,因客戶現比生產商擁有更高的議價能力。我們發現一位生產商已開始減價來重贏客戶的心,而部份生產商也開始削價搶市,都將使售價面對更多壓力。”
但興業研究預測,2014年新增丁腈手套達141億隻,將可由新增138億隻需求消化,以20%需求增長來看,相信產能過剩問題並不足為慮,因多數新增產量將可被需求消化。
“不過,儘管短期內沒有產能過剩問題,但卻對激烈緊張導致平均售價下跌感到憂慮。”
聯昌研究認為無人可從削價戰中全身而退,但賀特佳憑藉高於同儕2至3%售價,高賺益水平將為其提供更多吸納價格壓力的緩衝空間,整體實力為領域之冠,而高產尼品擁有領域第二高賺益,相信削價戰對公司影響仍屬可管理水平。
速柏瑪頂級手套受影響
相比之下,速柏瑪和頂級手套因低賺益,以及對丁腈手套曝險較低,整體影響將更大。
此外,政府在去年杪上調電費,加上政府可能在短期內提高天然氣價格,橡膠手套也將面對更高的營運成本考驗。
聯昌研究指出,手套生產商雖可透過成本轉嫁消費者相抵,但隨著領域開始面對售價壓力,生產商需權衡賺益壓力和來自泰國業者的激烈競爭,下一輪的成本轉嫁將變得日趨艱難。
“同時,2005至2008年龐大種植規模將確保未來數年供應無虞,相信膠乳價格將持續維持低 位,但以丁二烯(Butadiene)和丙烯清(Acrylonitrile)為原料的丁腈價格,卻可能隨美國頁岩氣開發釋出更廉價的乙烷 (Ethane),促使生產商轉向更廉宜的乙烷,進而壓縮石腦油(Naphtha)生產商賺益,令丁二烯(Butadiene)產量大減而面對漲價風 險。”
整體來說,該證券行認為,手套領域風險升高,雖然手套公司積極改善生產效率來保障賺益,但長期仍難防售價走低風險,加上估值昂貴,決定下砍領域評級從“加碼”至“中和”。



手套股剖析
賀特佳
長期最強勁

評級:“持有”(↓)
目標價:7令吉30仙
隨著大量丁腈產能開始湧現,賀特佳將難以維持其高溢價銷售的地位,加上其工廠使用率現達85%,而新廠僅有望在今年第四季竣工,未來6個月恐出現產能吃緊,迫使集團需削價留客。
基於產能吃緊,預見賀特佳2015財政年盈利增長將比領域同儕為慢,但集團具備高賺益,以及領域最有效率表現,仍是領域長期擁有最強勁企業監管的公司。
速柏瑪
競爭傷盈利

評級:“持有”(↓)
目標價:2令吉90仙
基於領域競爭激烈,速柏瑪2014和2015年盈利僅有望增長11%,而集團在丁腈手套營運紀錄不佳,將令集團在行銷上難佔優勢,因此決定下調評級。
高產尼品
領域投資首選

評級:“加持”(←→)
目標價:4令吉92仙
與其他業者相比,高產尼品盈利多元化,專業和優質產品銷售更高,相信憑藉集團比賀特佳更低的售價,以及比頂級手套等業者更好的丁腈手套製造營運紀錄,將可幫助其緩衝賺益下跌影響,因此維持其評級不變。
頂級手套
增速受限

評級:“持有”(←→)
目標價:5令吉94仙
基於頂級手套需積極整頓過剩的天然膠產能,未來兩年盈利增長前景將受限,而集團為保持天然膠產能在特定水平持續運作,只得削價留客,恐進一部對賺益帶來壓力,相信現有估值已充份反映基本面。
( 星洲日報/財經‧文:洪建文)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