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HOHUP”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HOHUP”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16年3月4日星期五

Hohup

浅谈价值股-Hohup,Gadang和Insas
最近有留意几只很不错的公司,不意味都适合大家,但我却看上了。
Hohup和Gadang相信都是大家已耳熟能响公司,我也不必多写些什么,但我会放上一些曾有人分享过的link以方便大家可以再复习及看得更详细,那我也来浅谈我看上的原因。。。
Hohup: 
http://klse.i3investor.com/blogs/icon8888/70215.jsp
Gadang:
http://klse.i3investor.com/blogs/icon8888/49119.jsp
-这两间公司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有联营发展,而从联营发展的GDV乘某个百分比一笔非常可观收入,而我就一步一步的跟踪它的工程进度及销售,而目前的工程进度虽有慢了些,但还能符合我要的状况。
-这两家的公司财报都很清洁漂亮
-今年大马会面对双油下滑及打压产业而照成GDP的下滑,所以更可能需要靠的是内需来补救,预计5月更是大马第11计划,相信会推出更多的建筑工程,预测建筑股会受惠,所以这2家公司尽可能也会受惠
-2家公司更有重量级人物在加持:冷眼和汤老板(Insas大股东TKK)
我会买入是我可以等待它的盈利爆发的那天,或是等市场投资者对它的认同,那只是时间的考验而已。
如果它们只是建那普通的的产业那我就不会去关注了,原因目前产业会冷淡一些,而我是看好那现在的那2个mall及未来可以稳定贡献爆发的盈利。
就在早前犹豫打算买gadang或是mitra时,但因为gadang的财报比mitra好而且有mall,最后而放弃买当时0.90mitra,哪里知道mitra随之就很短时间再拿下2个合约,股价就上涨到现在。
但我也有点不喜欢就是2家公司做了PP而导致票数变多,而且Hohup的但大部分债卷和warrant也都被转为母股, Gadang的warrant也在年尾就到期了。
Hohup股东能一直把债卷宁可再贴钱转为母股,更放弃每年稳定的利息,背后的动机就耐人寻味了。。。
这就是我买Hohup与Gadang的理由。
Insas会有吸引的原因是
-净现金公司
-持有27.7%的inari,以市值大约6亿5千万,inari-w大约3千万,总市值高达6亿8千万(数据有点差距,因为不是以今天的股价与票数来算,但也差不了多少而已)
-目前insas的市值5亿8千5百万,但手中持有inari的股票就超过本身的市值,也就是说如果卖掉全部的inari就像等于得到免费的insas,而且insas更持有价值1亿6千万的不动产,更持有具有潜能hohup的股权,也持有部分SYF的股权(数据有点差距,因为不是以今天的股价与票数来算,但也差不了多少而已)
-最近insas陆续有开始卖inari的股票,这样会换来很大回酬的现金,如果insas入续的卖,那就可以释放insas原本的价值
-insas的股价是从去年小熊市1.35跌至最低0.75,一旦能释放其价值时,股价有望突破前期的1.35
Hohup,Gadang和Insas都是沉睡的巨龙,苏醒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但我会耐心的等待它们苏醒爆发的那一天,相信时间已不久了。
KLSE.I3INVESTOR.COM

2015年10月4日星期日

(Icon8888) Ho Hup - Major Shareholder Busy Buying


Author: Icon8888   |   Publish date: Wed, 11 Feb 2015, 07:32 PM 


Ho Hup Construction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 Principally involved in construction and property development.

(b) Jewel of the crown is 60 acres of land in Bukit Jalil out of which 10 acres to be self developed and 50 acres JV with Malton. The JV project is called Bukit Jalil City.

(c) Under the JV agreement, Malton agrees to pay Ho Hup 18% of the GDV (estimated to be RM4.5 billion). This works out to be RM810 mil. The project will be completed within 10 years. This means that on average, every year Ho Hup is entitled to approximately RM80 mil cash proceeds from Malton.
In June 2014 quarter, Ho Hup received RM11.9 mil payment from the JV and reported RM9.8 mil gross profit. This translates into gross margin of 83%. The high profit margin is because Ho Hup doesn't need to do anything. All construction and funding costs will be borned by Malton. Based on this gross margin and 25% tax rate, average net profit per annum from the JV is approximately RM50 mil.

(d) The remaining 10 acres are being developed by Ho Hup. The project is called Aurora Bukit Jalil. The properties were launched in 2012 and has been well received. The group is currently booking in the profit from the project.

Ho Hup Construction Co Bhd (HO) Snapshot

Open
1.36
 
Previous Close
1.36
Day High
1.36
 
Day Low
1.34
52 Week High
04/24/14 - 1.72
 
52 Week Low
10/8/14 - 1.12
Market Cap
466.1M
 
Average Volume 10 Days
1.0M
EPS TTM
0.32
 
Shares Outstanding
342.7M
EX-Date
09/5/01
 
P/E TM
4.3x
Dividend
--
 
Dividend Yield
--
Current Stock Chart for HO HUP CONSTRUCTION CO BHD (HO)












Strong balance sheets with only RM3.3 mil borrowing :-



The group's earnings grew substantially since December 2013 quarter.
Growth accelerated during June and September 2014 quarters :-

Quarter Result:

F.Y.QuarterRevenue ('000)Profit before Tax ('000)Profit Attb. to SH ('000)EPS (Cent)DPS (Cent)NAPS
2014-12-312014-09-3095,04524,46418,4816.00-0.3300
2014-12-312014-06-3088,53116,73417,0446.65-0.2800
2014-12-312014-03-3182,41611,32611,3126.66-0.3000
2013-12-312013-12-3147,8469,02512,89912.65-0.8100
2013-12-312013-09-3061,5864,2352,7732.72--0.4200
2013-12-312013-06-3016,6546,1536,4506.32--0.4400
2013-12-312013-03-3123,2788363750.37--0.5000

Management's comments for March 2014 quarter :-




Management's comments for June 2014 quarter :-





Management's comments for September 2014 quarter :-





----------------------------------------------------------------------------------------------------------------------------

"Aurora", Ho Hup's ongoing development project in Bukit Jalil with GDV of RM1 billion.





----------------------------------------------------------------------------------------------------------------------------

Bukit Jalil City
JV between Ho Hup and Malton.




According to Malton's 2014 annual report :-



--------------------------------------------------------------------------------------------------------------------

Myanmar Property Development JV







-----------------------------------------------------------------------------------------------------------------------------------

Major shareholder has been busy buying from the open market. Between 27 November 2014 and 9 February 2015, Dato' Sri Thong Kok Khee, through Insas Plaza Sdn Bhd, acquired closed to 3 mil shares, increasing his shareholding from 35.6 mil shares to 38.4 mil shares.






Share this  
LabelsHOHUP

和合的价值何在

Author: kakashit   |   Publish date: Mon, 11 May 2015, 08:58 AM 

在这两年不断地增持下,英莎目前持有和合14%股权,并透过子公司Omesti间接持有15%,所以一共是29%,超越了创办人刘氏家族透过Low Chee& Son的16%股权,成为了和合的最大股东,对于公司的决策有一定的控制权。
英莎的老板汤国基到底看中和合的什么,值得他加码成为大股东,难道和合是下个益纳利?

武吉加里尔定江山
和合前年脱离了PN17,武吉加里尔的地段也透过法律途径完整的拿下来,现在总算定下来了,公司未来的业务发展方向开始明确。
武吉加里尔的地段是和合1995年买下来的,占地60英亩,账面价值150m。
武吉加里尔链接沙登、大城堡、蒲种、金銮镇和华联花园。临近地区的发展成熟,道路衔接也非常完整,这块处女地迟早要被发展。
之前马尔顿预支和合80m作为后者买下武吉加里尔剩余地段的联营发展的条件(consideration)。
其中50英亩割给Malton发展,剩余10英亩自己拿来发展。
这个联营方式是和合供地,Malton出钱出力发展,所赚到的盈利将18%分给地主和合。
这么大块肥猪肉,为什么和合不自己拿来发展?
第一、  和合没有雄厚的资金来融资
第二、  没有实力来发展,那么策略性的地段,不是随便起楼就算了
第三、  透过最好的增值方式来分到最大块的蛋糕
为什么马尔顿不干脆整块地都买下来?
现在的地价已经是高价中的高价,林老板作风谨慎,不会冒这个险。
在我看来,这绝对是双赢的发展模式。双方发挥各自所长,把风险降到最低,即使是金融风暴来袭,也不会出现周转不灵的情况。

Pavillion 2是王牌
武吉加里尔这项综合发展项目当然不会叫Pavillion 2啦,不然接下来的项目干脆就叫Pavillion 3, 4 , 5,6…..
现在的发展模式是要够大够综合才能够持久。
巴生谷一带能够屹立不倒的只有3间大型综合广场,就是双威金字塔,谷中城,还有Pavillion。
那些不大不小的很快要被淘汰,比如金河广场,陈致远的时代广场现在也是死死下。
由成功打造Pavillion的林晓春来发展是最适合不过的人选了。
这项发展项目叫Bukit Jalil City,发展总值预计4bil,和合可从中取得18%的盈利。

Aurora打铁趁热
那为什么和合自己要拿10英亩的地来发展?不大不小,干脆割给马尔顿发展不就好啦!
当然是要趁着产业热,赚最后一笔啦,而且又顶着Pavillion 2的光环,非常吸金。
这10英亩的综合发展项目叫Aurora,发展总值1bil。
根据该公司的总执行长黄吉良9日5月对星报的访谈,Aurora综合发展项目已经100%售出,其中公司保留一栋18层的办公楼来收租,还有剩余的三英亩拿来起共管公寓。
所以和合不用担心房产泡沫,面临滞销的困境。
黄吉良预计未来的8年,每年可从这50+10英亩的黄金地取得100mil的盈利。
目前和合计有262m普通股,加埋优先股,凭单,还有私配稀释后共有388m股。
所以该公司的产业部门每年可带来26仙的每股盈利。
现在股价块三,除以26仙,本益比为5倍。
这仅仅产业业务的净利贡献而已,和合还有建筑和水泥业务。

协同效应
我注意到英莎在云顶的Bukit Tinggi有130英亩的空地,这块地交给内行和合来发展比较适合。
同时,英莎也持有Omesti,SYF和Inari,以后这几家公司有什么空地要发展都可以丢给和合,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补充:所以汤国基要掌控和合的理由就是看中10英亩Aurora的快钱、50英亩Malton发展所提供的现金流,并把旗下公司的地库过给和合发展。
汤国基是大户,他看的是和合未来8到10年的前景。

最担心的还是房产泡沫burst
以和合未来5倍本益比来算好像很抵,不过马尔顿要有钱赚,和合这边才会跟着有收入。
屋子是分阶段起的,要是下一阶段没有人买,发展就要暂时搁置。
如果遇上房产泡沫,和合可能会有两年时间要吃谷种。
所以单买和合风险还是很高的说,至少会有两年要吃谷种,不如买它的妈妈英莎,就算房产泡沫来袭,还有益纳利支撑。
大家最担心的是房产泡沫,我也是很担心,而且我猜今年就要爆了,房价至少要跌三成。
下回我将揭晓现在马来西亚的房地产发展的情况。

2015年5月12日星期二

和合的价值何在


Author: kakashit   |   Publish date: Mon, 11 May 2015, 08:58 AM

在这两年不断地增持下,英莎目前持有和合14%股权,并透过子公司Omesti间接持有15%,所以一共是29%,超越了创办人刘氏家族透过Low Chee& Son的16%股权,成为了和合的最大股东,对于公司的决策有一定的控制权。
英莎的老板汤国基到底看中和合的什么,值得他加码成为大股东,难道和合是下个益纳利?

武吉加里尔定江山
和合前年脱离了PN17,武吉加里尔的地段也透过法律途径完整的拿下来,现在总算定下来了,公司未来的业务发展方向开始明确。
武吉加里尔的地段是和合1995年买下来的,占地60英亩,账面价值150m。
武吉加里尔链接沙登、大城堡、蒲种、金銮镇和华联花园。临近地区的发展成熟,道路衔接也非常完整,这块处女地迟早要被发展。
之前马尔顿预支和合80m作为后者买下武吉加里尔剩余地段的联营发展的条件(consideration)。
其中50英亩割给Malton发展,剩余10英亩自己拿来发展。
这个联营方式是和合供地,Malton出钱出力发展,所赚到的盈利将18%分给地主和合。
这么大块肥猪肉,为什么和合不自己拿来发展?
第一、  和合没有雄厚的资金来融资
第二、  没有实力来发展,那么策略性的地段,不是随便起楼就算了
第三、  透过最好的增值方式来分到最大块的蛋糕
为什么马尔顿不干脆整块地都买下来?
现在的地价已经是高价中的高价,林老板作风谨慎,不会冒这个险。
在我看来,这绝对是双赢的发展模式。双方发挥各自所长,把风险降到最低,即使是金融风暴来袭,也不会出现周转不灵的情况。

Pavillion 2是王牌
武吉加里尔这项综合发展项目当然不会叫Pavillion 2啦,不然接下来的项目干脆就叫Pavillion 3, 4 , 5,6…..
现在的发展模式是要够大够综合才能够持久。
巴生谷一带能够屹立不倒的只有3间大型综合广场,就是双威金字塔,谷中城,还有Pavillion。
那些不大不小的很快要被淘汰,比如金河广场,陈致远的时代广场现在也是死死下。
由成功打造Pavillion的林晓春来发展是最适合不过的人选了。
这项发展项目叫Bukit Jalil City,发展总值预计4bil,和合可从中取得18%的盈利。

Aurora打铁趁热
那为什么和合自己要拿10英亩的地来发展?不大不小,干脆割给马尔顿发展不就好啦!
当然是要趁着产业热,赚最后一笔啦,而且又顶着Pavillion 2的光环,非常吸金。
这10英亩的综合发展项目叫Aurora,发展总值1bil。
根据该公司的总执行长黄吉良9日5月对星报的访谈,Aurora综合发展项目已经100%售出,其中公司保留一栋18层的办公楼来收租,还有剩余的三英亩拿来起共管公寓。
所以和合不用担心房产泡沫,面临滞销的困境。
黄吉良预计未来的8年,每年可从这50+10英亩的黄金地取得100mil的盈利。
目前和合计有262m普通股,加埋优先股,凭单,还有私配稀释后共有388m股。
所以该公司的产业部门每年可带来26仙的每股盈利。
现在股价块三,除以26仙,本益比为5倍。
这仅仅产业业务的净利贡献而已,和合还有建筑和水泥业务。

协同效应
我注意到英莎在云顶的Bukit Tinggi有130英亩的空地,这块地交给内行和合来发展比较适合。
同时,英莎也持有Omesti,SYF和Inari,以后这几家公司有什么空地要发展都可以丢给和合,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补充:所以汤国基要掌控和合的理由就是看中10英亩Aurora的快钱、50英亩Malton发展所提供的现金流,并把旗下公司的地库过给和合发展。
汤国基是大户,他看的是和合未来8到10年的前景。

最担心的还是房产泡沫burst
以和合未来5倍本益比来算好像很抵,不过马尔顿要有钱赚,和合这边才会跟着有收入。
屋子是分阶段起的,要是下一阶段没有人买,发展就要暂时搁置。
如果遇上房产泡沫,和合可能会有两年时间要吃谷种。
所以单买和合风险还是很高的说,至少会有两年要吃谷种,不如买它的妈妈英莎,就算房产泡沫来袭,还有益纳利支撑。
大家最担心的是房产泡沫,我也是很担心,而且我猜今年就要爆了,房价至少要跌三成。
下回我将揭晓现在马来西亚的房地产发展的情况。

2014年8月25日星期一

和合建筑【HOHUP】,家『和』万事兴

[转帖] 产(34): - 十面埋伏

Author: Tan KW   |   Publish date: Mon, 25 Aug 17:21


Monday, August 25, 2014 
 
随着政府正规军几乎没有还击之力,伊拉克遭极端伊斯兰圣战组织「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L)进击,多个城镇沦陷,更向首都巴格达逼近,战线面已收窄至离首都50公里的地方。
 
 
千呼万唤始出来,2014年5月5日和合建筑(HOHUP,5169,主板建筑股)终于脱离了PN17行列。

和合建筑是在2008年7月,因面临财困问题而陷入PN17。

90年代建国油双峰塔时,当时是由本地承包商伙同日韩公司一起合作。

其中,第一塔楼由JAJones建筑公司、马矿业工程服务私人有限公司、和合建筑和三菱集团组成的Hazama机构日本财团,负责建筑工程。

和合建筑目前的主要业务是:

1. 建筑;
2. 物业发展;
3. 预拌混凝土(Ready-Mix Concrete)。
 
 
1. 建筑

和合建筑在基建和土木建筑工程上拥有专才和良好记录,因此于2012年8月9日获伊拉克城市和公共工程部、颁发总值1003.42亿伊拉克第纳尔(约2亿6700万令吉)的水务处理厂建筑合约。

这项从2012年9月起动工,并预计在2015年2月竣工的合约,属于伊拉克Al-Zuhour水务工程,地点为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水务处理厂,产能达每小时1万立方米。

合约内容为设计和执行土木与机电工程,包括供应和安装设备与水管,以及Al-Zuhour水务处理厂完成后的12个月营运和维修。

和合建筑将扮演主要承包商的角色,并会委任伊拉克当地有经验和可信赖的分包商完成工程及融资,以缓和可能面对的风险,这项合约的总值为2亿5890万令吉。
 

和合建筑在2013年,在伊拉克取得另一项新合约,就是为巴格达 - 圣卡尔巴拉第二阶段28公里的道路(“卡尔巴拉工程”)做开发和维护,这项合约的总值为6130万令吉。
 
 
截至2013财政年,上述这两项在伊拉克的合约,贡献了建筑部门总营业额的66.1%。

2014年2月21日,和合建筑再次获得由伊拉克瓦希特省(Wassit)建筑委员会颁发的库特市豪拉(Al-Hawraa)区44公里长的道路、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设备进行修复工程合约。

这项合约工程的期限料长达3年半,预料将在2017年6月竣工,合约总值为5千800万美元(71,392,461,600伊拉克第纳尔,或1亿9千万令吉)。

这个项目是和合建筑在伊拉克的第三项建筑工程,这3个项目皆是2003年伊拉克战争结束后所推出的多项重建计划的一部分。

与早前的项目一样,和合建筑将扮演主要承包商的角色,并将在项目执行以及融资方面,委任和与伊拉克的分包商进行合作。
 

和合建筑的其他的合约包括从柔佛机构(JOHOR CORPORATION)获得兴建综合兵营项目,合约总值为8700令吉,预计在2015年第一季度完成。
 
 
Aurora Place PARCEL A进行场地清理、土方工程、打桩工程。
 
 
2. 物业发展
 
基于伊拉克目前的政治动荡与局势,相信和合建筑接下来将持续拓展原有的业务,特别是物业发展。
 
和合建筑能够脱离PN17的行列,主要是因为过去几个季度业绩皆交出获利表现,这归功于产业脱售活动及武吉加里尔楼盘的推出。

于2012年9月推出的产业发展项目———Aurora Place商场,由于拥有地点的优势,因此推介后取得热烈反应。
 
Aurora Place商场,包括3、4和5层高的办公室,2016年竣工后这家现代化的高档综合商城将为武吉加里尔(Bukit Jalil)

总共64办公室单位,3层地底停车场可容纳2000个泊车位,这种低密度的发展,让周围的环境显得更加舒畅。

这家商场独特之处就是风景优美的屋顶庭院,提供购物者和游客一个“户外用餐场所”和室外休闲空间。

单位从4,118平方尺至10,948平方尺,价格适中,从2,743,000令吉至8,500,000令吉。

目前80%已经售罄。
 

在Aurora Place商场成功推介后,和合建筑趁胜追击,在2013年9月推出Aurora 智能兼多功能办公室(SOVO, Smart Office Versatile Office)。

这项目是和合建筑未来60英亩的武吉加里尔城市中心发展的一部分。

Aurora 智能兼多功能办公室共有209单位,位于Aurora Place商场之上。

单位是从601平方尺至1,305平方尺,有1至3个卧室和1至2个浴室共选择,价格实惠介于416,300和920,600令吉之间。

免买卖合约及银行借贷合约律师费,预计2017年11月竣工。


2010年对重组计划波折重重的和合建筑来说,陷入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的窘据,可说是流年不利。

1. 董事被罢黜

2010年3月,赖奕盛和其余7名董事在特别股东大会上遭到罢黜,在成功委任6名新董事加入董事局后,前董事经理拿督刘德财因而重新掌控和合建筑董事局。
 
2. 投行顾问辞职

两家顾问公司,即大马投资银行和Newfield顾问私人有限公司于3月宣布辞职。

3. 停止交易

和合建筑无法在4月30日截止日期前,提呈截至2009年12月31日止财年的已审核财报,因此,在2010年5月10日起暂停交易。

4. 前员工疑似欺骗及违法

2010年7月2日,和合建筑针对部份前员工疑似欺骗及违法事件报案,总值达300万令吉。

首个案子在2010年4月15日报案,内容是部份前员工的终止合约利益疑似涉及欺骗,这部份总值达140万令吉。

第二宗案件于6月11日报案,内容与部份前员工涉及欺骗有关,这部份总值达160万令吉。

5. 和合建筑联营案

2010年3月31日,和合建筑新董事局与马顿(Malton)再度会面,以洽谈联营武吉加尔(Bukit Jalil)一块60英亩土地,主要是因为有鉴于上述协议是由前董事局签署,所以进一步的洽谈是有必要的。

2010年6月18日,和合建筑向法院申请禁令禁止Bukit Jalil Development和马顿子公司Pioneer Haven两家公司联营发展事项,吉隆坡高院禁止被告执行上述联合发展协议,以及被告暂时不得采取任何行动等。

2011年6月7日,和合建筑甫在与马顿旗下子公司的一场官司中获得胜诉。
 
 
和合建筑的最大股东为拿督刘德财,他是通过刘志父子私人有限公司(Low Chee & Sons)的控股及其他直接股权,持有和合建筑逾27%股权。

刘德财一直不认同赖奕盛主导的重组计划,于2010年成功罢黜赖益翔。

2011年7月2日,富美资源(FRB,9008,主板科技股)以1680万令吉现金,从赖益翔所领导的Extreme系统手中收购和合建筑20.59%股权或2100万股,成了和合建筑的第二大股东。

这也意味着之前和合建筑两派系的纷争已落幕。

 

2014年2月22日,随着上诉庭维持原判,和合建筑依照庭令以3597万令吉,向Zen Courts私人有限公司买入武吉加里尔发展私人有限公司(Bukit Jalil Development,BJD)的30%股权。

完成这项交易后,和合建筑将100%完全拥有武吉加里尔发展私人有限公司。

武吉加里尔发展私人有限公司目前在武吉加里尔着手60英亩的发展计划。

成功在吉隆坡武吉免登打造柏威年广场(Pavillion Mall)后,大马亿万富翁林晓春透过马顿在武吉加里尔再度出击,兴建他的另一座大型广场 - “武吉加里尔城” (Pavilion2)。
 
 
武吉加里尔的60英亩地皮为商用永久地契,和合建筑和马顿将联营发展当中的50英亩土地。

透过联营协议,和合建筑将发展4.05公顷土地,马顿则负责发展其余20.33公顷土地,而且将与前者共享18%的发展总值。

这计划的发展总值(GDV)达42亿令吉,包括店办公室、办公室、酒店、服务公寓和可媲美谷中城的零售商场,净出租面积达200万平方尺。

预计用上8至10年时间来完成,因此将为和合建筑带来8至10年的盈利贡献。

假设发展总值达40亿令吉,根据合约,和合建筑占发展总值的18%,保守估计该项目将可在未来10年,按年贡献4500万令吉净利。

目前已经开始销售店办面公室,这将是和合建筑首次从这发展项目认列营业额。

这项联营,和合建筑是提供土地,账面显示为每平方尺55.20令吉,这换来该项目的18%持有权。

基于和合建筑不必支付发展成本,因此所得的营业额实际上就是盈利,预估将为和合建筑截至6月杪的第二季度作出贡献。
 
 
3. 预拌混凝土

这部门目前拥有位于六个厂房,分别位于: 武吉加里尔,梅鲁,蕉赖,增江,梳邦和布城(Bukit Jalil, Meru, Cheras, Jinjang, Subang and Putrajaya)。

武吉加里尔的厂房在2013财政年为主要贡献来源,主要是因为其地理位置优越,附近的开发建设活动蓬勃。


营业额及净利

2014财政年,第一季度截止2014年12月31日:

营业额:8241万6千令吉,增长254.1%
净利:1131万2千令吉,增长2916.5%
 
这归功于建筑和预拌混凝土业务转亏为盈,分别录得70万令吉和13万9000令吉的净利,产业发展业务净利也从去年同期的150万令吉,大幅扩大至1300万令吉。

股价:1.48令吉【手稿之际】
单季每股净利:6.66仙
本益比:5.6倍【假设6.66仙乘以4】

每股净值:0.30令吉
价格/净值:4.93倍
 
现金及约当现金:1097万1千令吉
借贷:-
 
 
最新一期的【资汇】有详细介绍马来西亚管理现金高手公司,并且为读者列出了50家每股现金最高的上市公司,和合建筑以每股现金2.02令吉排行第21位。

【资汇】有解说每股现金的计算方式是如何计算出来。

就是以公司拥有现金总和减去短期负债(Short Term Borrowings),再除以公司已发行的股票总数。
 
根据我的算法,其每股现金则好像没有这么高,不过和合建筑目前确实是一家净现金公司。
 
 
目前和合建筑也放眼购入新地皮,目标将放在柔佛和巴生谷地区。

根据分析师推测,和合建筑在2014年的净利或可以达1亿1400万令吉。

纷纷扰扰后,和合建筑的董事局终于明白到 - 家『和』万事兴。
 
 
 
http://klsecompany.blogspot.com/2014/08/34hohu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