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8日星期六

30%商店租不出

店租减半乏人问津 巴生市区待「打救」

地方 2014年4月9日
顏庭釧 报导

(巴生9日讯)巴生市区近年商业活动乏力,当前约计有30%商店空置多时无人问津,商家为招租纷纷降租金,却也租不出去;市区商店整体租金与15年前最旺盛时期大相逕庭,锐降超过一倍,从最高的6000令吉跌至1500令吉,幅度惊人!

巴生市区商业活动曾非常活跃繁盛,太平街、黄梨街、吴平街、吴福发路都是华商的集中地,惟近10多年来,隨著巴生的重点发展移向市中心外,市区商业活跃不復在,至少有30%的店面空置。

前任马来西亚房地產发展商会(REHDA)主席拿督黄腾亮接受《东方日报》专访时不讳言,巴生市区商店租金相比15年前最旺盛时期,跌幅超过一倍。

他举例,市区商店租金最高盛时期约在15年前,尤以太平街的租金最好,楼下店面租金介于6000至8000令吉、黄梨街租金介于4000至6000令吉、吴福发路和拉惹哈山路租金则稍低一点,但也达3000至4000令吉。

「相反的,太平街当前租金已跌剩3500至4000令吉、黄梨街降至1500至2000令吉、吴福发路和拉惹哈山路更跌至1000至1500令吉。」

这意味著,巴生市区商店整体租金跌幅超过一倍,但还是无人问津,儘管店主为了招租,以降租金吸引商家,惟取得效果不大,许多店面张贴著出租贴纸,单位仍租不出去。

黄腾亮说,市区楼下店面至少超过500个单位,依他估计至少30%是空置的。楼上单位更是不用统计,超过60%是空置,有在使用的主要都是出租给外劳充作宿舍。



他说,大量外劳进驻市区的主要原因是租金便宜,而且有很多空置店面,外劳不怕找不到既便宜又有现成可马上开业的店面。

黄腾亮说,巴生市区商业活动在15年前之所以如此旺盛,除了郊外地区新兴房屋发展计划还未如雨后春笋般开拓,大巴剎和巴士总站也设在市区,让巴生人的主要活动全都集中在市区,成就当时的盛况。

他说,如今大巴剎和巴士总站也都移迁至中路,形同把人潮移至该处,加上数年前巴生新高架天桥工程计划,市议会重新规划市区交通系统,將市区原已逐渐没落的情况,带入更进一步的窘境。

「当年高架天桥施工长达3年,已打击市区商业活动,尔后高桥启用,市议会亦不见把交通规划改回旧有系统,是市区商脉演变成今天惨况的主因。」

他认为,要恢復市区商脉活跃仍有挽回余地,首要就是重新启动旧巴士总站,其二是恢復市区旧有的交通系统模式。

他也建议,市议会在整个市区增建行人走道走廊,藉此鼓励行人走逛市区,如此一来才能集中行人走逛市区,重新活络市区经济。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