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分割”這種由古希臘人發明的幾何學公式對很多畫家和藝術家獲取作品的和諧美具有指導意義,當然,運用在攝影構圖上也不例外。
讓我們從最基本的介紹開始這個話題——“黃金分割”是一種由古希臘人發明的幾何學公式,遵循這一規則的構圖形式被認為是“和諧”的,
在欣賞一件形象作品時這一規則的意義在於提供了一條被合理分割的幾何線段,對許多畫家/藝術家來說“黃金分割”是他們在現時的創作中必須深入領會的一種指導方針,攝影師也不例外。
原理1
如圖A:“黃金分割”公式可以從一個正方形來推導,將正方形底邊分成二等分,取中點X,以X為圓心,線段XY為半徑作圓,其與底邊直線的交點為Z點,這樣將正方形延伸為一個比率為5︰8的矩形,(Y’點即為“黃金分割點”), A︰C = B︰A = 5︰8。幸運的是,35MM膠片幅面的比率正好非常接近這種5︰8的比率(24︰36 = 5︰7.5)
圖A
原理2
如圖B:通過上述推導我們得到了一個被認為很完美的矩形,連接該矩形左上角和右下角作對角線,然後從右上角向Y’點
(黃金分割點,見圖A)作一線段交於對角線,這樣就把矩形分成了三個不同的部分。現在,在理論上已經完成了黃金分割,下一步就可以將你所要拍攝的景物大致按照這三個區域去安排,也可以將示意圖翻轉180度或旋轉90度來進行對照。
圖B
圖B-1
三分法則
“三分法則”
實際上僅僅是“黃金分割”的簡化版,其基本目的就是避免對稱式構圖,對稱式構圖通常把被攝物置於畫面中央,這往往令人生厭。在圖C1和C2中,可以看到與“黃金分割”相關的有四個點,用“十”字線標示。用“三分法則”來避免對稱在使用中有兩種基本方法,第一種:我們可以把畫面劃分成分別占1/3和2/3面積的兩個區域。
圖C1
圖C1-1
第二種:直接參照圖示的四個“黃金分割”點。例如,設想我們看到了非常引人入勝的風景,但缺少具有優美幾何結構的被攝主體,這樣拍出來的照片只會是一個空洞泛味的場景,那該如何處理呢?試著尋找一個與這種單調的環境形成鮮明對比的物體,並將這一被攝物置於如圖 C2
中的其中一個“十”字點位置,這樣照片就有了一個明顯的錨點,並將觀眾的目光由此出發引導至整個風景。
圖C2
圖C2 1
天然畫框
有時在我們看到的場景中有一個引人注目的被攝主體,但往往由於主體周圍雜亂的環境分散了觀眾的注意力而削弱了主體的吸引力,使照片最終的效果令人很失望。
試試尋找一個能夠排除雜亂環境干擾的天然畫框使觀眾注意力集中于被攝主體,如圖D利用主體周圍的樹枝形成一個天然畫框從而使中間的山岩更為突出。
圖D
如圖E
的天然岩洞口也是一個極好的畫框。
圖E
交叉線
交叉線/對角線
實際上又是“黃金分割”的另一形式,其基本思想是提供了一條指引你視線的引導線,較為理想的是某兩個邊角之間的連線。傳統的方法認為左上角是最好的起始點,因為大多數人習慣從這裏開始流覽一幅圖畫(譯者注:這一觀點其實很多人看法不同)。但這種對角線如果是單一的直線往往會很平泛而令人厭煩,所以總要在圖中有某種點綴(如圖G)。
圖F
圖F 中出現了一個多條斜線集聚的焦點,讓觀眾的眼睛可以多方向地沿著引導線流覽而使畫面生動有趣。
圖:Horst Schneider
圖G
圖G中有兩個錨點:小船和涼亭,恰到好處的點綴打破了原本很泛味的對稱。
圖:Horst Schneider
來源:攝影樂悠游
相關文章:八條最經典攝影技巧 ,攝影構圖實例
讓我們從最基本的介紹開始這個話題——“黃金分割”是一種由古希臘人發明的幾何學公式,遵循這一規則的構圖形式被認為是“和諧”的,
原理1
如圖A:“黃金分割”公式可以從一個正方形來推導,將正方形底邊分成二等分,取中點X,以X為圓心,線段XY為半徑作圓,其與底邊直線的交點為Z點,這樣將正方形延伸為一個比率為5︰8的矩形,(Y’點即為“黃金分割點”), A︰C = B︰A = 5︰8。幸運的是,35MM膠片幅面的比率正好非常接近這種5︰8的比率(24︰36 = 5︰7.5)
圖A
原理2
如圖B:通過上述推導我們得到了一個被認為很完美的矩形,連接該矩形左上角和右下角作對角線,然後從右上角向Y’點
圖B
圖B-1
三分法則
“三分法則”
圖C1
圖C1-1
第二種:直接參照圖示的四個“黃金分割”點。例如,設想我們看到了非常引人入勝的風景,但缺少具有優美幾何結構的被攝主體,這樣拍出來的照片只會是一個空洞泛味的場景,那該如何處理呢?試著尋找一個與這種單調的環境形成鮮明對比的物體,並將這一被攝物置於如圖 C2
圖C2
圖C2 1
天然畫框
有時在我們看到的場景中有一個引人注目的被攝主體,但往往由於主體周圍雜亂的環境分散了觀眾的注意力而削弱了主體的吸引力,使照片最終的效果令人很失望。
圖D
如圖E
圖E
交叉線
交叉線/對角線
圖F
圖F 中出現了一個多條斜線集聚的焦點,讓觀眾的眼睛可以多方向地沿著引導線流覽而使畫面生動有趣。
圖:Horst Schneider
圖G
圖G中有兩個錨點:小船和涼亭,恰到好處的點綴打破了原本很泛味的對稱。
圖:Horst Schneider
來源:攝影樂悠游
相關文章:八條最經典攝影技巧 ,攝影構圖實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