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9日星期六

Swatch 的秘密武器──它能抵禦智慧手錶大軍嗎?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5 年 12 月 15 日 16:57 分類 穿戴式裝置
愛范兒配圖
自 Apple Watch 推出之後,不少分析員都認為智慧手錶將會對瑞士鐘錶業產生衝擊;但是瑞士鐘錶業的老大、擁有多個名貴手錶品牌的 Swatch 集團 CEO Nicholas Hayek 卻偏偏指 Apple Watch 只是個有趣的玩具。沒想到在 Apple Watch 推出後的幾季,瑞士鐘錶業業績就面臨 6 年來的最大跌幅


巨大的智慧儲備庫

雖然 Swatch 高層口中老是批評智慧手錶,但他們卻是「口嫌體正直」,一路被指出收起一堆智慧手錶的專利。據 Bloomberg 報導,Swatch 目前已註冊了 173 個與智慧設備或手錶連線相關的專利。智慧手錶還在起步階段,我們不能判斷 173 個專利孰多孰少;但據 Bloomberg 轉述 Envision IP 專利律師事務所的說法:
這瑞士公司正研發和註冊手錶的電路和硬體,讓他們能在無需與任何電信公司和手機生產商合作,就能生產自家的智慧手錶。
單從在這角度看,其實全球最大的手錶生產商,某程度上是在「扮豬吃老虎」,讓智慧手機生產商輕視瑞士人的潛力。Bloomberg 就轉引蘇黎世 Kepler Cheuvreux 經紀 Jon Cox 說法:
目前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建基於當年的「石英危機」。石英危機可能給他們帶來很深刻的傷痕,所以他們對擁有科技的背後動機往往是:先拿到專利,然後再問怎麼辦。
「石英危機」是 70 年代鐘錶業的噩夢。當年,日本精工(Seiko)透過石英的壓電效應,大量製造出比瑞士機械錶更簡單、更便宜、但更精確的石英錶,直接衝擊瑞士鐘錶業的根基。但當瑞士鐘錶業在 80 年代最困難的時期,剛重組的 SSIH/ASUAG 集團(即今天的 Swatch)卻藉著石英錶的廉價化風潮,推出了 Swatch 手錶──第二支手錶的概念,把手錶變成了時尚配件,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並奠定了今天的地位。
愛范兒配圖
所以科技對 Swatch 來說是個衝擊,也是個幫助;他們對科技不能不「愛恨交織」。

智慧、不智慧

然而有趣的是在 Bloomberg 的報導指,Swatch 其實並不完全抗拒智慧手錶的潮流,但他們一直避免使用這個「標籤」。Bloomberg 的文章提到:
在 1999 年,他們已經推出一些觸控螢幕手錶,例如價值 1,250 美元的天梭 Tissot T-Touch Expert Solar Watch,它擁有羅盤、也可以感應高度和使用太陽能。另外,Swatch 也曾研發出具行動支付能力的觸控式金融卡手錶,在早幾年也曾推出了可以在店裡做電子支付、 90 美元的智慧手錶 Bellamy。
可是,根據 Bloomberg 援引 Hayek 的說法:Swatch 仍然擁有一堆賣不出的智慧手錶,包括 1991 年推出的 B.B.Call 手錶,另外還有 10 年前與微軟合作、可以接收短訊和股票資訊的 Paparazzi
我們不能不懷疑:也許是這種不愉快的經驗,導致 Swatch 雖然儲備了不少的技術,但仍然在智慧手錶市場上猶豫不決。事實上,Bloomberg 轉引日內瓦 Mirabaud 證券分析師 Alessandro Migliorini 的說法,正好說明 Swatch 正在一腳踏兩船:
Swatch 會繼續實驗不同的功能,看看哪個功能有實際的需求,他們就會更積極的去推動。
然而從我的角度看,他們的智慧手錶與 Apple Watch 根本是不同類別。Swatch 的智慧手錶只是單純加入幾個嶄新的功能,而沒有像 Apple Watch 或 Android Wear 一樣,把手錶平台化,建立自己的生態系統。換句話說:如果說蘋果的智慧手錶與「智慧手機」相似,那 Swatch 出的智慧手錶,頂多就是多功能(Feature-rich)手機,而不是某些定義上那種有著自己生態圈的「智慧手機」
愛范兒配圖
讓我們再次重溫 Envision IP 的說法:
  • 他們的專利絕大部份屬於硬體方面
  • 他們可以不用與任何平台合作
Swatch 雖然在智慧手錶界別很早就發力,例如在 1999 年智慧手機還在雛形的時期,他們就已研發在手錶裡植入 SIM 卡;但我們只要進入美國專利及商標局 (USPTO) 一看,就會見到他們所註冊的 171 個專利大多與硬體相關,與軟體、平台或作業系統相關的並不多,更不要說他們一直都沒有自家的作業系統、沒 SDK,更不要說是有自家的應用商店。

不智慧?或是為他人作嫁?

也因為這個緣故,Swatch 在手錶業上最大對手之一 LVMH 集團,就選擇了另一條道路:他們旗下的 TAG 豪雅(TAG Heuer)與 Google 及英特爾合作,推出了一隻智慧手錶「Connected」。而且,根據 The Verge 的說法,泰格豪雅這支智慧手錶,在體驗上與一般的 Android Wear 沒什麼不同。那就是說:瑞士手錶製造商只能造出一些沒生態系統的「多功能手錶」,又或是為他人作嫁,成為 Google 的「變相 OEM」生產商。
愛范兒配圖
不過,Apple Watch 的體驗目前仍只是差強人意,而 TAG 豪雅 Connected 的其中一個吸引力,其實就是可以付款換一支機械手錶。故此以目前的環境來說,我們仍然很難說智慧手錶將會成為未來的潮流——問題是瑞士鐘錶業真的要走進智慧世代,他們真的可以單靠幾個先進功能,就能和美式的一堆開發者大軍決勝嗎?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