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1日星期五

需求上升 2016年太陽能動能重啟!


孫慶龍│理財周刊798期│2015-12-11 
太陽能發電不僅具有高度減碳經濟效應的概念,產業的前景發展也絕對無庸置疑,其最大的想像,就是:太陽光照地球表面一小時的能量,若能全數轉換成電力,將可提供全人類使用一年。

一九九七年的《京都協定書》,在最後一七四個國家同意簽署下,達成二○○八年至二○一二年期間排放的二氧化碳,要比一九九○年減少五%的共識,以改善全球溫室效應惡化趨勢,然而,由於美國基於經濟考量未同意簽署,以及中國大陸未在行列中,加上當時綠色能源的技術發展還不成熟,因此自協定生效以來,成果不彰到幾乎形同虛設的地步。

由於極端氣候越加頻繁,加上綠色能源發展技術已漸成熟,今年巴黎氣候高峰會高達一九○多國參與,預估其結果不僅將可成功取代京都協定書的內容,更在美國與中國願意帶動示範下,相信將會看到具體且顯著的成果。目前這兩個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國家,先後宣布未來減碳政策目標,美國設定二○二五年碳排放量要比二○○五年減少二六~二八%,中國則訂在二○三○年,預計將比二○○五年碳排放量減少六○~六五%。

具高度減碳經濟效應概念

此外,所有成員國也可望達成一個遠程的共識,就是二○五○年時人類不再排放二氧化碳的終極目標,以控制地球氣溫上升的幅度,不超過人類進入工業化時代前的攝氏二度。

至於台灣,根據今年通過的《溫室氣體減量與管理法》,雖然設定二○三○年碳排放量要比目前大減五○%,但若同樣以二○○五年為基準點,則是只有下降二○%,低於美國與中國。

然而,不管各國的減碳目標為何,發展綠色能源絕對是最具經濟效應的減碳手段,以鴻海(2317)今年十月宣布將在河南鄭州興建一座400MW太陽能發電廠為例,完工後不僅可提供生產iPhone所有電力,一年更可減少二.五萬公噸CO2排放。換言之,如果透過興建太陽能發電廠來「中和」中國每年約一一○億公噸的碳排放量,只需蓋四.四萬個便可達成,相較之下,若採取興建大安森林公園的方式來吸納CO2,至少要蓋二八三○萬座才能創造相同的成果。兩者懸殊的減碳效應,正可說明未來綠色能源的發展,對於各國政府達成減碳的目標,將產生極大助益。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