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0日星期三

英科學家提出最新基因理論,奠定解析人類智力運作機制的基礎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5 年 12 月 28 日 8:00 分類 醫療科技
brain
許多科學家相信他們在了解人類智力運作的領域上,做了許多透徹的研究,也有非常大的進步,他們也一致認同,基因的遺傳一定也在這個機制中,扮演了一些重要的角色。然而,科學家至今還是無法研發出能控制人類智力運作的基因,雖偶有幾人聲稱自己能做到,但最後還是打退堂鼓。因此,倫敦帝國學院的神經學顧問 Michael Johnson 和他的同事提出了一個全新理論,將可能以不同角度詮釋人類智力運作機制。


Johnson 博士的團隊與先前的科學家提出了不一樣的看法,他們認為人類能橫向思考、心算、做機智問答、策略計畫、作填字遊戲、和了解五行打油詩(limericks)的幽默點等,這些都是因為有兩種不同網絡的基因在背後操控,而這兩組基因或許也是由某種人體中的主要調節系統操控。
就如同往常一般,這樣的理論也引起許多人的對人類智力本質的討論。Johnson 博士表示,不同認知能力以及這些能力在母體中是如何被分配的,對智力來說都是一種綜合判斷的基準,它沒有辦法拿來衡量任何一個東西,但卻是可被測量的。
在人類智力運作的機制上,大約 40% 的變化可用基因遺傳做解釋,其他目前並不確定。他們所提出的這個理論,則為成功修改人類智力的方法,增添更多的可能性。Johnson 博士表示,利用藥物影響認知能力的表現,已不是什麼很新的方式,我們也都常喝咖啡以改善我們的日常表現,重要的是要了解認知能力中,與健康和疾病相關的路徑,特別是幫助那些有認知障礙的病患,激發他們的潛力。
而這兩個不同網路的基因,分別被稱為 M1 和 M3。M1 大約有 1,000 個基因,而 M3 則有 100 多個基因,這兩種網路也都在神經發育不正常的疾病中,扮演了有影響力的角色,像是癲癇、思覺失調症、和自閉症等,雖然他們的功能看似都沒有重疊,但各自的功能都還需要被定位。
Johnson 博士表示,他們了解基因在人類智力中扮演了最主要的角色,但至今我們還不太知道到底有關聯的是哪幾個基因,而這個研究也突顯了某些基因涉及了人類智力的運作,以及他們是怎麼與其他基因互動的。令人興奮的是,他們發現的這些基因,很可能有共同的規則,這也表示他們將能透過操控整組基因,進而操控人類智力的運作機制。
而這項研究需要極大的耐心、病患、以及大量的數據集合,才有辦法完成。Johnson 團隊首先從 100 顆老鼠的大腦、122 個人類大腦的樣本、和從屍體中取出的 102 顆完整大腦開始找證據,另外,在另一項名為 Generation Scotland 的家庭健康研究中,他們共取得 6,732 個人的紀錄,追蹤數千個自願者的生活史,其中 1,003 個健康的民眾則自願參與了另一名叫 Lothian Birth Cohort 1936 的研究計畫,透過這樣的方式以找出神經發展問題、記憶、和認知之間的基因連結指標。
在他們的研究中,他們評估了一連串的認知能力,像是記憶力、專注力、處理速度、以及推理能力等,然後他們再將這些些健康民眾的 IQ 測驗結果,與有智力障礙和自閉症的民眾結合,其中,也有些民眾也曾經動過治療的神經外科手術。最後,他們再將這些數據輸入電腦,看看會透露什麼樣的資訊。
他們發現,影響健康人類的智力,與導致癲癇與認知能力產生變異的基因是相同的,如果研究學者能夠了解在基因遺傳中,傳遞人類推理或者是記憶力時出現什麼互相作用的問題,他們就有可能研發出新的治療方法來幫助這些人,雖然這些都還只是「理論上」的可能而已。
Johnson 表示,智力等這些特性是被一群一起工作的基因所支配的,就像是一群足球員在踢足球時,也擁有自己的特定的位置要防守,他們發現這些基因的功能其實與癲癇的發作和智能障礙是重疊的。然而,Johnson 他們雖然已辨別出整個團隊的幾個足球員,他們還是得了解出他們是怎麼合作的、誰才是最主要的球員、以及他們到底玩的是什麼樣的遊戲。
Johnson 博士也在最後表示,他們希望他們的分析,最後能夠為治療神經發展疾病像是癲癇等,提供新的見解,進而改善那些有認知障礙的病患的生活。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