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控阵雷达(英文:Phased Array Radar,PAR)即相位控制电子扫描阵列雷达,利用大量个别控制的小型天线元件排列成天线阵面,每个天线单元都由独立的开关控制,基于惠更斯原理通过控制各天线元件发射的时间差,就能合成不同相位(指向)的主波束,而且在两个轴向上均可进行相位变化;与托马斯·杨的双缝实验相似,相控阵各移相器发射的电磁波以建设性干涉原理强化并合成一个接近笔直的雷达主波瓣,而旁瓣则由于破坏性干涉而大幅减低。
相控阵分为“被动无源式”(PESA)与“主动有源式”(AESA),其中技术门槛较低的“被动无源式”在上世纪80年代已有较成熟的系统部署于舰艇及中/小型飞机上,而性能更优异、发展前景更好但技术门槛较高的“主动有源式”则到了90年代末期才开始有实用的战机用与舰载系统开始服役。
相控阵雷达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机械扫描雷达的种种先天问题,在相同的孔径与操作波长下,相控阵的反应速度、目标更新速率、多目标追踪能力、分辨率、多功能性、电子反对抗能力等都远优于传统雷达 ,相对而言则付出了更加昂贵、技术要求更高、功率消耗与冷却需求更大等代价。
相控阵雷达虽然性能优异,但因为造价昂贵,操作成本高,多用于军事用途,比较著名的相控阵雷达例如美国伯克级驱逐舰的AN/SPY-1无源相控阵雷达、中国052D型驱逐舰的364A型有源相控阵雷达、美国AN/FPS-115“铺路爪”远程预警雷达、美国F-22战斗机的AN/APG-77有源相控阵雷达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