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4日星期四

美元升值,新兴国家崩溃?

当前金融市场上看淡新兴国家的情绪浓厚,主要理由是因为认为美国经济復甦,而新兴国家经济低迷,低迷经济使得这些国家还债能力减弱。美元升息使得美元兑新兴国家的货幣升值,反之新兴国家的货幣兑美元大幅度贬值,增加了美元计价的债务压力。
美元升值还会造成美元回流美国,造成这些国家找不到足够美元来还清债务,使得自家货幣兑美元贬值加剧,债务压力又再增加,形成恶性循环。
只是事情真的如此简单吗?答案並不是。因为现在是2016年,不是1997年,何况以上市场共识的理据实际上繆误很多。
没错!因为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和货幣贬值,今年新兴国家的债务违约公司,创下2009年以来新高,较去年大增40%。根据工银標准银行数据,2016-2020年期间有將近1.6兆美元债务需要偿还,其中企业债佔到四分之三以上。
不可能逆世界格局
从歷史上,美元升息並不会造成美元升值,除非连续升息多次达约400个基点,美元升值才会出现。而当前美元拖拖拉拉才升值25个基点,且在欧洲和日本大幅度降息下,美元未来会继续升息的机率並不大。除非你真的相信美国经济可以和世界脱鉤的繆论,否则美国是不可能逆世界格局而自己持续升息的。
更何况,美国的经济体质並没有政府和那些「专家」吹嘘的那样健全。美元的经济復甦其实都是靠有问题的统计数据来对之偏解,以及华尔街透过媒体吹嘘营造出来的假象。
例如美国汽车销售量创歷史新高,他们却不会告诉你这是靠开发「次级车贷」,大量借给没有信用纪录的人营造出来的繁荣,完全是次级房贷的翻版。据惠誉评级机构表示,过去5年当中,被打包放进债券的次级汽车贷款当中,违约超过60日的比例已攀升至5.16%,已经创近20年来新高。
美元升值前,华尔街已经吹捧了美元升值论一年多,终于行成效应,境外美国人將资金回流美国。而美元升值增加了对有美元计价债务的新兴国家的债务负担,使得这些债务人加快清还债务,这促使美元升值速度加快,新兴国家外匯储备减少。进入2016年,美元升势才暂时停歇。
请注意,没有一个真正的经济趋势是华尔街会事前鼓吹而出现,事前鼓吹往往都是人为作局,非真正经济趋势,美元升值就是如此。
新兴国家目前累积了3.33兆美元,其中约1.7兆美元是2009-2015年累积的,原因就是美国將利率下降到接近0%。利息过低造成了美国本土和外国的政府及企业贪小便宜的心理,而大量借贷却忽视了实际性。如果企业业务经营是赚取美元,那美元升值对他偿还债务的压力会比较低。但是若借美元,但是所赚取的主要是本国货幣,那美元增值对自身债务压力就会变得很沉重。
虽然新兴国家大多具有比1990年代更多的外匯存底,但是否能保护自己免于第二次亚洲金融危机呢?
美元这年来兑新兴国家的货幣升值,的確给这些国家经济带来困难,但是若要进一步造成新兴国家爆发金融危机,美元必须出现更大幅度升值,才有可能办到。
但毕竟现在不是1997年,美国若要用升息推动美元大幅度增值,恐怕最后结果未必会重复,因为美国自己本身的经济也承担不了高利率。
美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国家整体债务是50.07兆美元,平均利息8.08%,约4.05兆美元;现在整体债务是64.57兆美元,平均利息3.71%,约2.40兆美元,可中间家庭收入却萎缩了6.75%。这种条件下,美国能够升息多少?现实中,美国根本没有多少升息空间。
美元需大幅度升息
要新兴国家的经济爆发信用危机,美元就需要出现更大幅度的升息。因为新兴国家的经济模式大多依赖大宗商品,所以必须让大宗商品再暴跌更多,然后华尔街再配合积极唱衰,那才有可能使得新兴国家的外匯储备出现不受遏制的流失。
但是美国国內债务使得它无力大幅度升息,而大宗商品价格已经跌到十多年来最低,跌幅有限。所以要使到新兴国家出现经济衰退可以,但是要引发金融危机,难度就高得多。若美国因为经济衰退而扩大量化宽鬆,那美元自然会贬值,新兴国家的美元债务压力则会降低。
实际上,美国国內债务远大于新兴国家,这使得它的利率很难高过新兴国家。加上美国还有数百兆美元利率违约交易的金融衍生產品。若它真升息,到底是它自己先內爆?还是新兴国家先外爆?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不扶盘就不怕牟利
新兴国家面对西方金融狙击时,只要国家领导有智慧,就应该採取无为而治政策,不对自己货幣进行任何扶盘,这样金融狙击者因为没有政府介入,市场无法扩大就不能从中取利。再加上提高金融狙击者的融资成本手段,就足以对抗西方的金融狙击。若面对外匯储备流失过于严重,必要时可以採取资金管制。
但是美国若因为升息过度而引发內爆,破坏性会比新兴国家外爆还严重。若美国採取更大的货幣宽鬆政策来应付內爆,那市场对美元贬值预期就会加强,如此自然不会出现新兴国家货幣兑美元贬值而爆发债务和货幣危机的事情了!
现在华尔街一直將新兴国家的问题放大,可美国问题几乎不见于媒体中。
歷史显示,华尔街从来都不是先知先觉者,只是市场舆论的操纵者,而危机往往都不会出现在华尔街积极討论的事项,而多来自他们忽略不提的事情。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