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8日星期一

帮索罗斯操盘

  • 08/05/15--08:39: 
  • 幫索羅斯操盤


    我第一次是在看到這個人的名字,是Soros on Soros呢本書,他曾經是索羅斯的御用操盤人,為索羅斯服務十年,及十多年保持每年30%的回報,真的是叱吒風雲的華爾街之狼。

    Victor Niederhoffer,一看姓氏,就知道是猶太佬,芝加哥U經濟學博士,美國壁球公開賽冠軍,他知識博古通今,精通賭博、啤牌、西洋棋、音樂、電腦程式等等。最出名的莫過於他直到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這位華爾街之狼終於倒下,輸得一無所有而破產,成為他自己口中曾嘲諷過的華爾街「幽靈」。

    Victor在事業最高峰時出版了第一本書,名為The Education of a Speculator ,書中詳述他的投機理念,但這書出版的十個月後他就仆街,變成送給自己的碑文。
    Victor強調因自己年少時受環境的影響,訓練出不喜歡隨波逐流及逆向的思維習慣,這種思維習慣使他在各種活動中都很成功,包括他早期的投機生涯,而他也很坦白承認自己是一個逆向交易者,就是那種當價格大升,他不斷加碼賣出,當價格大跌,他又不斷加碼買入,他也多次強調不用停損,這種交易法十多年來為自己的避險基金帶來每年超過30%的豐厚回報。

    索羅斯的蹤影也不時在Victor的書中出現,他和索羅斯不僅曾是上司與下屬的關係,也是老友,大家經常一起渡假、打網球及下棋。他曾為索羅斯賺進很多錢,而索羅斯也曾對他有很高的評價。不過由他的書中亦可看到索羅斯有時也對他的交易法有些微言。

    有一次Victor替索羅斯賺到一大筆,索羅斯卻建議說:「Victor,下馬吧,你頂多只跟明天的交易一樣厲害。你為什麼總是對抗趨勢?你為什麼讓自己這麼難過?你是受虐狂嗎?你沒看過我的書嗎?市場是反射性的,會有積極回饋,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一個超級國家而無私的權威,來穩定一切。」

    Victor不是不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他舉例說:「為什麼莫扎特同時代的人,不能更欣賞他的音樂之美?當時的奧地利皇帝指出,答案是莫扎特寫了太多音符」,而Victor則承認自己做了太多的交易,索羅斯告訴他:「你總是進進出出,一筆又一筆的交易」。莫扎特知道自己的缺點,而他只是年近三十的時候,改變成簡單的風格太容易了,但Victor則認為對於當時自己已經五十出頭的人來說,要改變就難多了。

    Victor很敬重他的父親,他學識淵博,是警察也是法學博士,他的父親在Victor很少的時候已告誡他不要接觸賭博及投機,因為父親看過太多曾叱吒風雲的投機大戶,孤獨死在貧民區。

    在父親離世前告誡了Victor:「現在該是我給你最後的忠告,你確定你那些技術分析,能夠考慮到戰爭、選舉、火山爆發之類的基本因素嗎?我送過太多投機大戶的屍體,並親手為他們「打包」送進殯儀館。他們當中研究的統計資料,比你研究的還多。」

    Victor聽後心驚膽跳,他扮出正常向索羅斯保證知道潮汐的漲退特性一樣回答說:「冇事,定D,沒有危險的,我已經把所有危險量化了,一切都在我掌握中。」

    199710月,危機終降臨在他身上,他認定泰銖不會貶值下,以保證金形式在逆勢下大量買入Krung Thai Bank泰京銀行股份,又大量賣出道指認沽期權,這是間接和的索羅斯對賭。

    促成亞洲金融風暴的索羅斯在不顧曾是舊下屬及老朋友的情況下,狠狠地將Victor推進萬劫不復的地獄,最後Victor的基金資本全部蒸發掉,他經歷過無數的風浪,但這次他過不了,要變賣家中所有的一切,他破產了。老豆的遺言就像法老王的詛咒一樣靈驗。

    Victor並沒有放棄,幾年後他的新基金成立了,誓要東山再起,數年間的每年回報更達50%,但那是風平浪靜的時期。來到事隔約10年後的2008年,他再遇上了比1997更強勁的金融海嘯,而他看來還是堅持逆向思維及對拒趨勢,基金資本由最高的水準蝕了75%,最後仍是敵不過趨勢的洪流,Bye Bye
    索羅斯在自己Soros on Soros一書上就指出Victor的問題:他的知識系統是為了抓緊市場中的小漣漪。他把市場視作為賭場,參與者都是賭徒,而他們的行為可以由研究賭徒來理解,這些賭徒就是在市場中創造出那些小漣漪,他持續運用這個方法在市場中賺取蠅頭小利。

    我給他資本而他的確有好回報,但他的方法是有缺陷的,他的方法只適用於沒趨勢的市場。如果一個大浪到來,它就可以完全壓倒由賭徒所造成的小漣漪,這樣他就會傷得很重,因為他沒有一個恰當的故障安全機制(Fail-safe mechanism)……他的理念嚴重和我的交易理念相違背。」Soros這本書在1995年出版,Victor當時事業如日中天,但可見索羅斯的遠見。
    Victor無疑曾是叱吒風雲的大投機家,但卻不能走到終點,他在第一本書時經常提起索羅斯,言詞間看似很敬重他,認為他才是大師,但可以感受到他很想超越索羅斯。

    破產後的第二本書,再沒有多提索羅斯了,因為他已自知永遠也再無法超越這個巨人,他已變成為自己曾嘲諷過的華爾街「幽靈」,他們都曾是叱吒風雲的大投機家,但輸掉一切,也已經過了60歲的大限,很難東山再起,終究要在寒酸的公寓裡度過餘生。

    日本仔曾經訪問過他,我最欣賞是他書房,D書多我好多好多,猶太爸爸深信,書本就是上一代留給下一代最好的智慧。(6:11)



    美國金融機構  CXO Advisory Group分析自1998年來,金融市場上68位股市專家所做出的6459個預測,分析結果顯示,這些專家們的準確程度整體來說,只是接近百分之50而已,這些專家的預測準確程度跟你去葡京買大小是差不多的。

    即使是明星基金經理,也很難預測未來的市場走勢,所以找到你自己相信的投資觀念和方法,然後將這些觀念建立成為策略,堅定執行,才能打敗各種恐懼和誘惑。

    投資信念就等同宗教信仰一樣,當我們遇到困難或重大抉擇的時候,許多人都會透過宗教信仰去協助我們平靜心靈,因為你相信你的主。投資也是一樣,如果你沒有自己的投資信念,每當碰到金融市場變動,每天無數的財經新聞,甚至財經演員的言論,都會影響你,讓你無所適從,繼而做出錯誤的決定。

    嘗試猜猜華爾街最成功的基金經理,念什麼學科?大概是經濟系、企業管理、會計財務之類、反正就是商學院的畢業生、MBA。錯!研究結果統計出來,令人驚訝答案是歷史系。

    歷史是很重要的知識,古人說受一次教訓,學一次乖,特別在投資的領域上,透過閱讀過去的金融歷史,其實你會發現,過去100年來投資者因為貪婪和恐懼所犯下的錯誤,總是不斷地重複又重複,投資方法並不困難,難的地方是你做不到和做不到的原因。

    你願不願意放棄家族傳承的事業,與好友從零開始?你願不願意每天凌晨四點起床工作、運動,晚上九點睡覺,作息日復一日?這種聽來辛苦又枯燥的生活,大多數人都會敬而遠之,但有一個人,不僅成功做到這兩點,而且以二十年時間,與夥伴打造出亞洲最大獨立資產管理公司。與謝清海共同創辦惠理集團的葉維義,來自香港建築業世家,但他婉拒接班、投入金融業,靠獨特的識人學,他與謝清海一起將惠理集團,打造為亞洲最大獨立資產管理公司。

    2013年初葉維義曾表示,最看好日本股市,當年日股大漲超過五成,期間我照跟,各位可翻看當時的老占同學會及博客;去年元月,他又預期,一四年中國股市有機會絕地翻身、成為最驚喜的市場,到了下半年,A股果然如平地一聲雷暴漲。葉維義深厚的投資功力可見一斑。



    葉維義謝清海一直想試圖創造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當時的想法是在中國這個非常不成熟的市場堅持價值投資。他開始問自己:要是我們能創造一種商業模式,一個價值投資公司來運行,而這個公司不依賴擁有一位投資天才、一個明星基金經理或Pandora Box,結果會怎樣?

    也許是因為市場人士或媒體,總是講戰勝市場必須得找個股神或者明星基金經理,這可不是做投資的長久之策。即使是普通人或從大學直接招聘來的新手,經過鍛煉也可以成長為優秀的價值投資者,至少在中國市場得到認可?
    實際的投資流程就是量產和工藝工業化,謝清海已經把這套流程拆分成了一系列的技能。上過大學的普通人就可以完全掌握每種技能,而且操作流程是可以學會的、能夠重複使用、具備持續性,而且可以升級。這種技能肯定不是魔術,也絕不是由什麼天才才能駕馭的。

    謝清海做的第一步是必須從零起步,這只是就創造一個合適的文化來貫徹執行這個想法。及後,惠理做的第一件事,是總結了稱為「我的承諾」的Commitment,要求員工簽字。把它裱好後放在他們的面前,放在電腦前面,這樣能夠時刻提醒他們,確保彼此承諾的儀式,以嚴肅的態度來對待承諾,大體上囊括了所需的基本觀念,因為價值投資真正是一種非常有活力的哲學,也是對現實的深入探索,但如果你沒有找對理智且誠實的人,那也沒有任何辦法可以完成使命。

    在這裡,VP第一家投資的大陸公司,就是美林幫助他們1991年在紐約上市的,名叫華晨1114。現在它是BMW在中國的合作夥伴。


    謝清海認為,無論多麼聰明的人,例如美國總統,他畢竟也是人,他的卓越潛質也被人類的局限性所界定但如果可能,真正希望的是一種超越人類局限,類似「超人」的運作方式或狀態——於是他想到「蟻群」這個概念

    有一種說法是,萬一發生全面的核戰爭,人類將不復存在,但螞蟻會。為什麼呢?單個螞蟻或許是相當笨的昆蟲,但靠社會化把生存和生產連結在一起,他們就會難以想像得強大。你們不可能真正將它們斬盡殺絕。他們不斷繁衍,不斷進化。毛主席說的,有些事情是用社會主義來發展資本主義,所以,作為一家公司,惠理是很社會主義的公司。許多人把他們比作以色列的基布茲集體農場希伯來文:קיבוץקִבּוּץ,即為「聚集」之意,英語:Kibbutz成員之間互相幫助,但惠理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資本主義體制下的。

    他們正做的是將每種技能分解成若干步,以下就是這些被稱為七個專業技能的步驟。

    第一個技能,在於原創思想
    原創思想本身就是一個重要的技能。謝清海有一個計分模型,把它的每一個部分稱之為ABCD。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強項和弱項,但凝聚在一起,就會組成一個強大的團隊。

    所以,對於在大陸和香港的價值投資者來說,獨創思想的關鍵是要找到和市場上大多數人不一樣的想法。

    惠理面對幾千檔股票:台灣、中國大陸、香港以及惠理基金,還有一些韓國、日本和東南亞的股票。我們只是簡單地把所有股票分為一、二、三類。第一類是被低估的,如果你為惠理工作或在我的團隊裡,你的工作就是必須設法找到第一類股票,然後對它做研究。第一類股票是被低估,第二類是估值合理。我們發現許多賣方的經紀人傾向於推薦第2類股票。如果你打的士,計程車司機告訴你的股票大概就是第3類了。所以,在技術上,惠理的目標是買第1類股票,在第2.5類的(老占注:介於合理與高估之間)時出售。

    一般來說,對於第一種類型的股票,往往是從那些沒有人感興趣的、不受歡迎的(絕對不是股票指數),或者有什麼壞事發生了的股票中選出。這聽起來很簡單,但在現實生活中是相當困難的,也許是因為亞洲人的文化和人性特點,人們在沒有安全感的情況下,不願意去冒險關注那些不受歡迎的公司的股票。

    中國股票市場裡,實際上有相當多的第一類股票,因為這是一個非常情緒化的市場,總是政策及趨勢驅動。因此,當股市下跌,這些公司很快就會失寵,事實上這的確是可以預測的。現在,如果你能找出不錯的第一類股票,接下來的步驟是開始觀察和研究它。

    第二個技能調研
    在謝清海最初開始投資的20世紀90年代,具有優勢特色業務的企業在中國還很少。實際上你只能以很便宜的交易價格去買進很垃圾的公司,這對一個長期投資者來說確實是相當困難的。因為其中有一些公司解體了,或當有新的競爭者進來後,他們就消失了。

    因此,我們當時很像是一批典型的傳統型價值投資者,都想多吸最後一口免費煙。但最近幾年,趨勢變得令人鼓舞。你會發現有更多的公司,或許能用不錯的特許經營來描述。即持久的優勢,他們稱之為可持續的競爭優勢,而且在數字上也很難被量化。你需要關注其管理和商業模式的特點。

    現在對於像惠理基金這樣的公司來說,我覺得和世界各地的許多公司一樣,要在人才智力方面冒尖是相當困難的。我們有標準化的資料表,我們關注所有明細,財務資料和數位運算。而在研究中國方面,可以說唯一的新東西是我們一直在逐漸遠離定量分析,趨向定性分析。

    但總的來說,我們正在尋找一些具有3R 特性的股票:好的生意(Right business)、好的管理(Right people)和好的價格(Right price)

    我老占很久很久前在「信報」開台時已經寫過這段說話,「……..發展中國市場,最重要的不是戰略和戰術,而是哲學問題。每間企業的長期戰略基本上都差不多,大家都知道一線城市成本高,避開一級戰區,轉戰二線城市,大家都知道毛澤東《農村包圍城市》理論。但是,先要釐清的是你有多少能力?多少子彈?什麼不該做什麼?不想做什麼?而這些都是挑戰人性的哲學問題……..

    看來,謝先生是把整套哲學融會貫通,而實踐於價值投資領域的第一人。是嗎?Larry? Eric? (未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