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7日星期日

原油大跌價的背後用意




資源是一種武器,可以強大自己,同時用作攻擊性道具。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的艦艇甚至萬里遠航出現在我們檳城海域,原因是德國士兵不能缺的咖啡,要從當時的印尼輸入。

 當時,咖啡是戰爭資源,德軍喝咖啡以壯士氣。英國情報部曾說,只要阻止德國的咖啡資源來路,德軍咖啡不足,就等于傷兵缺了鮮血救命,就能打敗德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澳洲要守新加坡和馬來半島,因為日本強攻馬來半島及菲律賓,目的是取得橡膠、木材、稻米、糖等戰略資源。

 此刻,國際石油價格步步下跌,很可能跌破一桶80美元以下的大關,背后不排除是一項資源戰爭的用意。

 美國的頁岩油氣成本低產量大,幾年下來,美國的汽油及天然氣價格一降再降,同時電力,工業到民生迅速回復經濟活力,一躍成為世界最大石油生產國,開始對缺油的歐洲及日本提供油源供給,于是外交及戰略到美國利用資源作為武器了。

隱藏3大謀略
 在紐約的國際石油市場(WTI)價格一跌再跌,美國、歐洲、日本各石油消費國一點也不緊張,背后隱藏著三大資源經濟戰略。

 1.拖低石油價格,等于直接重傷俄羅斯的財經國力,阻止俄國再對烏克蘭及東歐的威迫與攻侵。俄國仗著石油出口吸取足夠逞強的本錢,一旦石油大跌價,俄國的財源大失,元氣就重傷。

 2.極端伊斯蘭國來勢兇猛,可能操控相當石油生產區。先一步壓低油價,就算極端勢力霸佔油田,對國際威脅也因此大為減輕。

 3.美、歐、日本及石油依賴國如印尼、印度等,正好借石油價低、在能源、製造業各方面迅速加強實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