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4日星期四

虧出來的炒股6法與反轉識別,逢買必漲



有人說股市是賺錢的“工具”,但如果不掌握一定的操作技巧,不僅賺不到錢,反而會虧損。筆者在實踐中摸索出以下獲利方法,大家不妨一試。

方法一:短期獲利法
短期獲利法是當某種股票一旦出現上揚行情時大量買進,待在短期內股價上漲到一個可觀的高度又全部賣出的投資技巧。
短期獲利的策略依據是:當股價漲升到一定價位時,往往會造成較大的起伏波動,此時,極易匯成爭購的人潮,使股價出現持續的攀升現象,並創出新高。因此,只要預測準確,當股價出現高價攀升時買進,待其繼續上揚之後全部賣出,就可獲取一段可觀的收益。
此種方法的優點是能抓住股價上漲時期的獲利機會,提高資金的產出效率,不足之處在於:一是高點買進之後,可能會發生行情反轉,使投資者蒙受損失;二是在更高價位賣出後,股價可能會繼續走高,而不能獲取最大效益。
因此,採取短期獲利法需要注意兩點:一是要加強分析和預測;二是要選好買賣時點。短期獲利法較適合那些積極進取、風險承受能力強的投資者採用。

方法二:分批買賣法
分批買賣法指的是當股價下跌到一定程度後,投資者開始進入股市分批買進;而當股價上揚到一定高度後,則開始將持有的股票分批賣出。分批買賣法是基於克服人性的優柔寡斷弱點而應運而生的一種投資方法。股票投資者的良好願望是能夠在最低價買進和最高價賣出,但真正能在市場上如願以償的人卻為數不多。
通常的情形是,在股價下跌到可以入市時,許多投資者還認為股價會繼續下跌,仍持幣觀望;而待股價強勁反彈時,又後悔莫及。另外,當股價上漲到應該脫手時,還認為股價會繼續上揚,而待股價下跌時,不僅賣不出好價,有時甚至還難以脫手。
分批買賣克服了上述只選擇一個時點進行買賣的缺陷。由於分批買賣進行的是多次買進和多次賣出,故而當股價下跌到某一低點時,投資者就可以開始買進,即使買入後股價仍下跌,投資者還可陸續予以購買。
同樣,當股價漲至某一高點時,投資者也不會因貪心而捨不得賣出,因為即使股價繼續上漲,投資者手中還持有部分股票,仍能通過不斷賣出而獲利。至於分批買賣的時機,投資者最好根據一些技術分析的手段予以確定。
通常的方法是:當一種股票的相對強弱指標低於20時,表示該種股票價格已經較低,其反彈的可能性很大,此時宜入市分批買進;而當相對強弱指標達80以上時,表明該股票的價格已處高位,其下跌的可能性極大,此時應將所持股票分批賣出。

方法三:均價成本投資法
均價成本投資法,又稱金額平均法。它是在一定時期內,固定一定量的資金分期平均購買某種股票的投資方法。
具體操作方法是:選定某種具有長期投資價值且價格波動較大的股票,在一定的投資期間內,不論股價上漲還是下跌,都堅持定期以相同的資金購入該種股票。這樣,投資者的每股平均買入價就低於平均市值。
均價成本投資法的優點在於:
一是方法簡單。投資者只需定期定額投資,不必考慮投資的時間確定問題;
二是既可避免在高價時買進過多股票的風險,又可在股票下跌時,有機會買到更多的股票;
三是用少量資金便可進行連續投入,並可享受股票長期增值的收益。
採用這種方應注意三點:
一要選擇經營穩定、利潤穩定上升的公司股票;
二要有一個較長的投資期限。如果期限較短,效果則不太明顯;
三要選擇價格波動幅度較大,且股價呈上升趨勢的股票。
均價成本投資法適用那些有定期、定額資金來源的投資者。

方法四:漁翁撒網法
漁翁撤網法是股票投資的組合方法之一。它指的是股票投資要像漁翁撒網一樣,在同一時期將資金投向多種股票,以便在股票價格的漲落中獲取盈利和降低風險。
採用漁翁網法的好處是,既能獲取股票投資的收益,又可分散投資以降低風險。例如,當股票市場處於牛市時,由於各種股票會出現輪流上漲的情形,這樣,股票投資者便可相繼拋出手中的個股以獲取收益。
即使出現熊市,也由於投資者持有多種股票,總會有一些強勢股,手中個股可能會出現部分漲跌相抵的情況,從而能夠減少投資者的損失。
但由於這種方法奉行“哪種股票上升便賣哪種股票”的法則,較容易把手中的股票在價格低微時賣出,而長期將劣質股票握在手中,從而降低了自己的獲利能力。基於這種理由,市場上也有一種“反漁翁撤網”的投資方法,即有選擇地買進多種股票,哪種股票上升就多買一些,哪種股票下跌就賣掉它。
由於股市中大多數時候是強者恒強,弱者恒弱,因此,此種方法可能使投資者保留較多的強勢股而保障了投資者的未來獲利能力。但由於“反漁翁撒網法”奉行的是“哪種股票價格下跌就賣出哪種股票”的法則,因而,又極易降低已成交股票的盈利水準。
這兩種方法各有利弊,投資者可根據自身的情況酌情選用。

方法五:金字塔型買賣法
金字塔型買賣法是分批買賣法的變種。此法是針對股價價位的高低,以簡單的三角形(即金字塔型)作為買賣的準則,來適當調整和決定股票買賣數量的一種方法。它分為金字塔型買入法和倒金字塔型賣出法兩種。
金字塔型買入法,即正金字塔型(正三角形)的下方基底較寬且愈往上愈小,寬廣的部分顯示股價低時,買進數量較大,當股價逐漸上升時,買進的數量應逐漸減少。
採用這種愈買愈少的金字塔型買入法的優點在於:如果投資者在第一次購買行為完成後,股價仍處於上升通道中,投資者還可以第二次、第三次追加投入以增加獲利機會。儘管它不如一次全部投入能獲取更多的盈利,但卻能減少因股價下跌可能給投資者帶來的風險。
如果股價在第二次、第三次購買後再出現下跌,也會因第二次或第三次買入的股數較少,而不會造成太大損失。由此可見,愈買愈少的金字塔型買入法既能增加獲利機會,又能降低風險。
倒金字塔賣出法恰好相反。倒金字塔是下方較尖小,而愈往上則愈寬廣。所以,倒金字塔賣出法要求,當股價不斷升高時,賣出的數量應逐漸增加。它的優點是能在人氣旺盛的時候賣出股票,出手容易,既能獲得較好差價,又能降低風險。

方法六:保本投資法
保本投資法是股票投資中避免血本耗盡的一種操作方法。
這裡所說的“保本”,並不是保投資者用於購買股票的總金額,而是保投資總額中不容許被虧損的那部分。
採用此法最重要的不在於買進的時機選擇,而在於做出賣出的決策,因此,獲利賣出點和停止損失點的制訂是關鍵。
獲利賣出點,即為投資者獲得一定數額投資利潤時毅然賣出的那一點。這個時候的賣出,並不是將所有持股一口氣統統賣光,而是賣出其所欲保本的那一部分。例如,某投資者心目中的“本”定為總投資額的50%,那麼,他的獲利賣出點,即為所持股票市值總值達到其最初投資額的50%時。
在此一時點,該投資者可以賣出所有股票的1/3,先保其“本”。
進行了此次保本操作後,所持股票的市價總值與其最初的投資總額仍然相同。此後,投資者可以再制訂其欲保的第二次“本”。
仍以上述投資者為例,如果該投資者在進行了第一次保“本”之後,將其餘所持股的“本”改為20%,即表示剩下的持股,再漲20%就可再賣掉1/6,又將此部分的“本”保了下來,然後,再制訂其所剩下的持股的“本”。
以此類推,這樣,隨著行情的不斷上升,其持股的數量必然不斷減少。不過,持股的市價總值卻一直不變,始終等於最初的投資總金額。需要指出的是,獲利賣出點的制訂,是針對行情上漲所採取的一種方法。
至於行情下跌時,可以制訂停止損失點來防範過分虧損。止損點的確定是行情下跌到只剩下投資者心目中的“本”時,給予賣出以保住其最起碼的“本”的位置。簡單地說,就是在行情下跌到一定程度時,全身而退以免蒙受過分虧損。
保本投資法適合於經濟景氣明朗、股價走勢與實際因素顯著脫節以及股市行情變化難以捉摸時採用。

促使反轉形成的四大要素
價格形態包括兩種類型,即反轉形態和持續形態。從字面上就可以理解,反轉形態就是表明市場的趨勢正在發生重要轉折;而持續形態則意味著市場的趨勢仍將得以延續,目前可能只是一個暫時的休整,從而使之前股價走勢中的超買或者超賣現象得以適當恢復。
這裡我們先來談的是反轉形態,主要包括頭肩底、三重底、雙底、V形反轉以及圓弧底等幾種方式。但是在具體研究這些反轉形態之前,先讓我們來看看有關反轉形態所必須具備的一些基本要素。
首先、市場必須事先存在某種趨勢,這是所有反轉形態產生的前提。裡所指的某種趨勢,只是上升或者下降這兩種情況,至於橫盤整理狀況很多市場分析人士把它總結成“無趨勢”。按照這種理解既然事先不存在趨勢,那也就談不上反不反轉的問題。
其次、當前的趨勢即將被反轉的第一個信號,通常是最重要的趨勢線被有效突破了。但是必須清楚一點,即使主要趨勢線被突破了,也僅僅意味著原來的趨勢正在發生改變,並不能說明趨勢肯定發生反轉,有可能從原來的上升或者下降趨勢,變成橫向整理的狀況。上周我們也說過,目前大盤有可能形成“茶壺”型整理,而不是V型反轉的情況。
第三、在向上突破的時候伴隨著成交量越大,可靠性就越強。成交量往往在重大阻力位被突破的時候起到關鍵的作用,說明大多數投資者的看法正在發生變化。不過有時候政策利好也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第四、形態的規模越大,反轉形成時市場的波動就越大。形態規模的大小是從價格波動的幅度和時間這兩方面來區分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