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8日星期六

加入RECP或TPP 救出口 解經濟困境

台灣是海島型國家,端賴對外貿易,倘出口不振,經濟成長立即受到壓抑。今年以來,經濟成長率由最樂觀的預估值4% 履履下修至2.4%,主要原因就在於遲遲無法加入區域性經濟合作組織。區域性經濟合作早已是世界經濟發展趨勢,依其結合程度的不同可區分為自由貿易區、關稅同盟、共同市場、經濟同盟及完全經濟及貨幣整合。經濟合作目的在於藉著國際合作來消除貿易障礙,使生產資源能相互移動而增加效用,促進彼此之經濟福利。歐盟可說是最成功的經濟合作組識典範;除了歐盟之外,其它地區的經濟合作,如北美自由貿易區、亞太地區經濟整合、東協聯盟、…等,足見區域經濟合作誘人的魅力。

台灣在亞洲的主要競爭對手中,韓國已跟美、日等許多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對台灣的出口已造成此消彼長的排擠效應。睽諸亞太區域經濟整合的發展與活動均不斷上演,不論是多邊或雙邊,項目可謂不一而足。以多邊而言,其中與台灣最有直接關連的,就是「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議(TPP)」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二個最受矚目。

進一步言之,TPP係由美國主導,目前共有12個國家參與談判,依序是新加坡、汶萊、智利、紐西蘭、美國、澳洲、秘魯、越南、馬來西亞、加拿大、墨西哥及日本,TPP於2012年的人口近八億,GDP達27.56兆美元,約占全球之38%,遠超過歐盟的22%;不僅是目前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經濟整合市場之一,也是一個高標準的自由貿易協定(FTA)。另一方面,這些國家占我國貿易總值(進口加出口值)約為24%,已經超過我國與中國大陸的貿易值(22%),未來再加上日本,將一舉突破30%。若能取得進入這些市場的優惠入場券,則透過關稅減讓所創造的出口效果將非常可觀,無疑是平衡目前貿易及投資過度向大陸傾斜的有效機制。 

據悉,美國主導進行TPP,其實是為了自身利益,企圖透過TPP振興出口及國內經濟,並重返亞洲。另一方面,TPP是一個高品質、高標準的協議,強調經貿的高度自由化,且參與國必須進行國內改革以符合TPP的高標準。平情而論,台灣要加入TPP,誠屬不易,除非須進行大幅度的市場開放及體制改革。

而RCEP則是一個新崛起的區域貿易協定,備受重視與矚目,包括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大陸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都已表態支持。目前共計有16個國家(東協(ASEAN)十國以及中、日、韓、紐、澳、印度六國),預定2015年前完成談判,「東協10+6」在2012年東亞峰會上宣布將啟動RCEP,希望催生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RCEP不是以追求如TPP的高標準自由化為目標,而是滿足成員國經濟需要,未來可能開放新成員加入。成員國的出口利益集中在貨品及農產品出口,零關稅待遇預期將成核心工作。論者謂,RCEP議題單純,若加上透過FTA搭橋,將有後發先至之潛力。 RCEP會員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總和近20兆美元,人口約30億,占全球GDP的三分之一。一旦RCEP談成後,東協各國與中日韓等國的GDP都可因此提升。台灣若未加入RCEP,將對經濟成造成衝擊。有研究指出,當台灣未加入TPP時GDP成長率為「-0.19%」。台灣未加入RCEP時GDP成長率「-2.61%」。

易言之,TPP以美國為主,而RECP則是以中國大陸的局;二大集團既競爭又互補的關係,提供了台灣更多加入經濟整合的契機,但也須謹慎小心。RCEP的16國佔我國貿易總值(進口加出口)超過6成,約是TPP的1倍,因此加入RCEP的利益將更為顯著。 RCEP貿易集團成員與台灣的經貿互動程度,顯著高於TPP。若能順利加入,其利益應是優於TPP。

在RCEP的會員國中,東協占極為重要的角色。東協的人口約6.2億,其中,年輕的勞動人口比率很高,加上薪資水準相對低;因此,各國勞力密集的企業近來紛紛由中國大陸投資移轉至東協地區,以降低生產成本,同時也帶動東協國家的經濟發展。2012年整體東協國家經濟成長率約為5.6%,2013年估計可達6.2%,而隨著中國大陸及印度的經濟成長逐漸趨緩,東協十國的經濟地位也漸漸受到重視,或許有機會成為帶動全球經濟成長的引擎。

如何加入RCEP?筆者以為應齊頭並進,一方面要與發起國印尼建立友好經貿關係,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兩岸經貿合作。唯台灣與東協關係較為「冷淡」,宜積極尋求與不同RCEP成員國建立並強化關係,例如在國際會議場合、個別國家場合等,一再表達相關意見。由於RCEP是多國成員組成,因此台灣必須先取得當中成員的支持與同意,才能提升加入的機會。印尼是東協最大國及主導者,恐是台灣入RCEP的真正關鍵。台灣與印尼曾有過黃金歲月。1990年代末期開放赴中投資前,印尼曾是台灣最大海外投資地,政治上似乎也很密切。然而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重創印尼,加上當時排華暴動及台商轉赴中國,經貿關係已不復往日。印尼過去8年平均經濟成長超過5%,世界銀行預估未來五年更有6%,政治相對穩定,龐大內需市場,被列為將取代中國「世界工廠」的明日之星。無論是上層經貿整合布局,還是實質商機創造,我們都應在只看西(中國)、東(美國)之際,也要思考新的「南進政策」。 

海基會與海協會將於今年六月二十一日在中國上海簽署服務貿易協議,並擬於同日公佈協議文本及相互開放項目。一旦服貿協議簽署後,將有助於相關國家與台灣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進程,以及累積台灣申請加入TPP及RCEP的基礎,對吸引外資及陸資也都有實質效益。此外,服貿協議能達成共識,顯示雙方的互信基礎往前邁出一大步,也有助於後續兩岸協議的推動。

總而言之,區域經濟合作已形成一股勢不可阻的洪流,台灣是一叢爾小國,若不積極加入,不僅經濟難以起色,亦恐有邊緣化危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