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8日星期六

看星紐協議 邁向RCEP及TPP



    馬英九總統昨(25)日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台星經濟夥伴協議(ASTEP )、台紐經濟合作協議(ECA)最近將會簽署,這是試水溫,目標則是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議(RCEP)、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TPP)。
    馬總統表示,如果不談判、不開放,台灣就沒有機會加入區域經濟整合。開放項目不一定每項都稱心如意,但大致上對台灣是有利的。以下是馬總統接受專訪紀要。
    問:國內對於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有很多歧見,你怎麼看?
    答:服貿談判過程中,都有徵詢業者的意見,但不是每一家都徵詢,主要是公會、主要企業。主管機關會權衡整體利益,微觀看單獨的企業、宏觀看國家未來發展願景。台灣的經濟成長八成都要靠外貿,目前在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或經濟合作協議,已嚴重落後主要競爭對手,如果繼續停滯不前,台灣的競爭力、出口會持續降低。
    我上任之前,台灣已簽了四個FTA,都是中美洲的邦交國,占貿易總額不到1%。大陸是我第一大貿易伙伴,ECFA早收清單,占兩岸貿易總額16~20%,服貿簽署後占貿易總額比率又會增加,但貨品貿易協議才是主力。貨品貿易協議簽署後,我和大陸的經貿協議會暫告一段落。
    我第二大貿易夥伴是日本,兩國已簽署投資協議,希望未來有機會簽署經濟合作協議。美國部分,在美牛問題解決後,台美1994年簽署的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已恢復談判,但這和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不同,是用堆積木的方式,正在洽商合作項目。
    台灣和新加坡、紐西蘭簽署經濟合作協議,最近就會完成,實質內容已談完,正進行最後的法律檢查,其他國家則採多元接觸,分別洽簽,希望能趕上進度。
    問:政府同時推動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議(RCEP)、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TPP),希望能與大陸一起加入,為何如此思考?
    答:RCEP是以東協為主,加上大陸、韓國、紐西蘭、澳洲、印度,也就是東協十加六,變成很大的經濟整合,我們跟東協都沒有邦交,處於劣勢,將來大陸在RCEP 會扮演重要的角色,和大陸簽署協議後,情況會轉變,但還要很努力才行。
    另方面也要進入TPP,但TPP是高品質的區域經濟整合,一開始就有八成的商品關稅要降為零,對我們衝擊很大,因此要逐漸創造條件。新加坡、紐西蘭不是很大的經濟體,但和星、紐簽署經濟合作協議是試水溫,在談判過程中,了解哪些項目是他們期待我們開放的。
    1990年台灣申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時,有人說台灣的農業完了,但2002年加入後,農業競爭力反而增加、產值提高。簽了ECFA之後,很多人都說,「查甫找無工(男人找不到工作)、查某找無尪(女人找不到老公),囝仔要去黑龍江(指小孩到大陸做工)」,結果都沒有發生。
    我上任時,台灣與大陸的農產品貿易有3億美元的逆差,主要是中藥材,台灣的中藥材絕大多數都是從大陸進口,但現在像是台灣的石斑魚、秋刀魚、虱目魚、文心蘭,出口到大陸慢慢增加,農產品貿易逆差越來越小,這是貿易自由化帶來的利益。


    圖/經濟日報提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