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特爾(Intel)及美光(Micron)(29)日共同向世人發表「3DXPoint」技術,此類「非揮發性記憶體(NVM)」擁有十足市場潛力,英特爾與美光聲言將能徹底改造,全球現有任何科技電子裝置的應用、服務模式,可以驚人的快捷速度,存取大量資料。目前已經開始量產的「3D XPoint記憶體」,不只推進記憶體製程科技出現重大突破,更是自1989年「NAND Flash」記憶體產品推出至今,25年以來的第一個記憶體新類別。

全新「3D XPoint」技術,將非揮發性記憶體的速度提升較現有NAND Flash快上1,000倍,由英特爾、美光共同發明的獨特「複合材料與十字交叉架構」,使得新記憶體的生成密度較傳統記憶體高出10倍。產業人士及市場分析法人,皆十分看好3D XPoint記憶體,未來將會被全球各大資料中心大量採用。而向來即主要承接英特爾、美光記憶體封測訂單的力成(6239),預估明年將有很大機會可以成功爭取到記憶體晶片封測代工訂單。

英特爾指出,數位世界以飛快的速度持續成長,全世界在2013年創造出4.4 ZettaBytes(澤位元組)資料,約等同於4.4GB,到2020年預估將增加10倍到44ZettaBytes3D XPoint技術能在數奈秒內將龐大的數據轉化成有用的資訊,例如零售商可運用3D XPoint技術更迅速地辨識金融交易的詐騙模式;醫療研究人員能即時處理與分析龐大的資料集,讓基因分析與疾病監控等複雜作業加速進行。

如果大家不健忘的話,這個世界上已經有一種科技產品,叫做「超級電腦」,問世已經二十餘年,演算資料數據的處理速度持續加快,美、日、中各國之間的超級電腦演算速度競賽,也正在持續進行之中,最新的賽局結果,是由中國的「天河二號」拿下冠軍獎盃、坐上盟主寶座。

對於想要加速資料庫數據演算速度的公司企業、大型資料中心而言,真正可以產生「演算速度」大幅度提升效益的,其實並不在於資料存取的速度,而是在「處理器(CPU)群」進行資料數據分析、演算的「單位時間」內,能否真正做到以不可思議的飛快速度,達成使用者高度複雜化、資料龐大化、結果精準且快速的「演算」需()求,才算是真正的高速資料數據處理。

其中的高速演算成功關鍵,其實已經與記憶體資料的存取速度提升沒有太大關連,而是與處理器(CPU)群中的「工作緒(thread)演算、反應速度」,最有直接性關連。在單位時間內,能夠以最短的時間,處理、演算完龐大數量的工作緒者,才是要求高速資料庫數據演算速度的公司企業、大型資料中心,眼中最合適的超級電腦、最佳資訊配備。重點是「數據演算」,而非「資料存取,並非只是盲從地跟著換裝,內建「3D XPoint技術」的記憶體,就算是達成資料數據高速演算要求。

因此,可以清楚地看得出來,英特爾、美光口中所說的,「3D XPoint技術」將成為全球記憶體製造生產技術、產業界的新霸主,在下游終端應用市場客戶眼中,其實目前並無法激起太大的使用熱情、換裝需求。其所能對追求高速資料庫數據演算效益的公司企業、大型資料中心所能帶來的吸引力,尚且比不上擁有「獨到資料擷取架構數據演算模型交叉分析結論推演Know-how」的軟體開發公司,所新開發出的「Data Mining」技術,要來得更加誘人、可以更快產生分析及應用效益。

因此,要說英特爾、美光此次所共同開發出的「3D XPoint技術」,真能將全球目前的記憶體產業翻天覆地一番,重寫市場佔有率競爭版圖,恐怕還言之過早。更何況,先前還有一種由美國記憶體技術開發商-Nantero,正在研發、近期可望正式浮出水面問市的「奈米碳管隨機存取記憶體」(NRAM),同時擁有「3D XPoint」記憶體大部份應用優勢,理論上它更可做為通用記憶體基礎材料,結合了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RAM)的速度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的低價,以及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的非易失性(可立即運作)。這種「超優材料(uber-material)狀態,不但省電,還能防止冷、熱和磁力可能造成的傷害。該類記憶體甚至接受了航太業者「洛柯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與「美國太空總署(NASA)」,在「太空梭」亞特蘭提斯號(Atlantis)上的「輻射線轟炸」測試!誰的記憶體技術高明,應該可以分的很清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