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kakashit | Publish date: Sun, 5 Jul 2015, 11:33 AM
没错,巴菲特是很厉害,靠股票赚最多钱的就是他了,是股神中的股神。
写巴菲特的书少说也有40本,问题是他除了每年发表Bershire Hathaway致股东的信、还有几篇演讲稿,他本身没有著书立作教人投资股票。
但是,投资不是竞赛。如果你要打羽球你一定要学林丹,不能学李宗伟,因为比赛的最终目的是要分出胜负,看谁是最强的。
大多数人投资的目的只是要致富,使生活过得轻松愉快罢了,不是要争做第一名,所以你也不是非学巴菲特,只要是能够在股市里致富成功的人,都可以是你的模仿对象。
当我们要学习、模仿,自然是越接近本尊越好。那么多人想跟巴菲特学一套,可是他到现在都不肯写一本教人投资的书,整天就只会抛他的口头禅:
“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
大佬,你可以告诉我Timing嘛,在我看来市场时时都恐惧,时时都贪婪。
“守则一、不要亏钱;守则二、永远不要忘记守则一。”
巴菲特放屁果然是香的。
“你要滑向冰球会溜到之处,然后准备挥杆。”
好像是偷鸡窝。
所以今天我就要介绍大家一个大家都可以模仿、大家都可以学习的成功投资者。
彼得·昆迪 (Peter Cundill)
彼得·昆迪,加拿大人,毕业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会计系,一生奉行格雷汉姆投资法。
当欧美市场已经没有太多净资产值股的机会的时候,他便出访俄罗斯、日本甚至是非洲来寻找投资机会。他算是最早期走向国际投资的基金经理,
同时他也热爱长跑和登山,每到一个国家总是要跑上一两回。
在1974年,昆迪收购单位价格由六块跌至两块“All-Canadian”著名创投基金,,并改名为昆迪价值基金。该基金从1974年的一千万美元一直滚到2006年的两亿美元。
你若在1974年投资昆迪价值基金一万块,收藏到2007年可增值超过一百万元,开翻超过100倍,三十三年内一共平均增长15%。
绰号“光头佬”的约翰·邓普顿爵士(Sir John Templeton)重量级基金经理,投资五百万美元于昆迪的基金,成为该基金的第一个投资者
昆迪一向强调用四毛来买价值一块钱的股票,并成为了他的基金的口号。
昆迪为人津津乐道的成功投资有全球知名的奢华珠宝和银饰商蒂芙尼公司 (Tiffany & Co)。七十年代,美国经济不景,市场认为蒂芙尼公司的业绩会变差,理据是该公司曾在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连续数年亏钱,且奢侈品不是时尚或可负担商品,认为这时候也会重演当年的亏损。
昆迪分析蒂芙尼公司就是从净资产开始,该公司最值钱的金丝雀颜色,128.5克拉的蒂芙尼钻石,在账面上这块钻石记账仅一美元,然而外头有买家肯出价二百万美元购买该钻石。
既然有人出那么高的价钱,证明钻石在当时仍有不错的行情,绝不能拿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相比。尽管经济不景,蒂芙尼公司的营业额和营利稳定成长,净收入于1974年突破一百万美元大关。
当时蒂芙尼公司的股价价位远低于账面值十块半美元,昆迪认为当时的股价远远低于该公司的清盘价值。昆迪以平均每股八元的价格累计票数。一年内,他以十九美元完全脱售该公司的股份。
他无数的成功投资让他在2001年获颁“分析师最佳成就奖之有史以来最佳基金经理”的投资界最高荣誉。
昆迪于2011年病逝,享年72岁。
投资传记有《There’s always something to do: the Peter Cundill investment approach》。
这本是昆迪的投资日记,里面详细的记载了他的股票实战经验,也揭露了他的心路历程,让我们了解到股神也是人,股神面对亏损也会感到恐惧,有时也会感到迷惑。
写巴菲特的书少说也有40本,问题是他除了每年发表Bershire Hathaway致股东的信、还有几篇演讲稿,他本身没有著书立作教人投资股票。
但是,投资不是竞赛。如果你要打羽球你一定要学林丹,不能学李宗伟,因为比赛的最终目的是要分出胜负,看谁是最强的。
大多数人投资的目的只是要致富,使生活过得轻松愉快罢了,不是要争做第一名,所以你也不是非学巴菲特,只要是能够在股市里致富成功的人,都可以是你的模仿对象。
当我们要学习、模仿,自然是越接近本尊越好。那么多人想跟巴菲特学一套,可是他到现在都不肯写一本教人投资的书,整天就只会抛他的口头禅:
“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
大佬,你可以告诉我Timing嘛,在我看来市场时时都恐惧,时时都贪婪。
“守则一、不要亏钱;守则二、永远不要忘记守则一。”
巴菲特放屁果然是香的。
“你要滑向冰球会溜到之处,然后准备挥杆。”
好像是偷鸡窝。
所以今天我就要介绍大家一个大家都可以模仿、大家都可以学习的成功投资者。
彼得·昆迪 (Peter Cundill)
彼得·昆迪,加拿大人,毕业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会计系,一生奉行格雷汉姆投资法。
当欧美市场已经没有太多净资产值股的机会的时候,他便出访俄罗斯、日本甚至是非洲来寻找投资机会。他算是最早期走向国际投资的基金经理,
同时他也热爱长跑和登山,每到一个国家总是要跑上一两回。
在1974年,昆迪收购单位价格由六块跌至两块“All-Canadian”著名创投基金,,并改名为昆迪价值基金。该基金从1974年的一千万美元一直滚到2006年的两亿美元。
你若在1974年投资昆迪价值基金一万块,收藏到2007年可增值超过一百万元,开翻超过100倍,三十三年内一共平均增长15%。
绰号“光头佬”的约翰·邓普顿爵士(Sir John Templeton)重量级基金经理,投资五百万美元于昆迪的基金,成为该基金的第一个投资者
昆迪一向强调用四毛来买价值一块钱的股票,并成为了他的基金的口号。
昆迪为人津津乐道的成功投资有全球知名的奢华珠宝和银饰商蒂芙尼公司 (Tiffany & Co)。七十年代,美国经济不景,市场认为蒂芙尼公司的业绩会变差,理据是该公司曾在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连续数年亏钱,且奢侈品不是时尚或可负担商品,认为这时候也会重演当年的亏损。
昆迪分析蒂芙尼公司就是从净资产开始,该公司最值钱的金丝雀颜色,128.5克拉的蒂芙尼钻石,在账面上这块钻石记账仅一美元,然而外头有买家肯出价二百万美元购买该钻石。
既然有人出那么高的价钱,证明钻石在当时仍有不错的行情,绝不能拿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相比。尽管经济不景,蒂芙尼公司的营业额和营利稳定成长,净收入于1974年突破一百万美元大关。
当时蒂芙尼公司的股价价位远低于账面值十块半美元,昆迪认为当时的股价远远低于该公司的清盘价值。昆迪以平均每股八元的价格累计票数。一年内,他以十九美元完全脱售该公司的股份。
他无数的成功投资让他在2001年获颁“分析师最佳成就奖之有史以来最佳基金经理”的投资界最高荣誉。
昆迪于2011年病逝,享年72岁。
投资传记有《There’s always something to do: the Peter Cundill investment approach》。
这本是昆迪的投资日记,里面详细的记载了他的股票实战经验,也揭露了他的心路历程,让我们了解到股神也是人,股神面对亏损也会感到恐惧,有时也会感到迷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