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31日星期五

Type-C叫好不叫座 周邊廠商苦!


李泰宏│理財周刊779期│2015-07-31 
USB 3.0在二○○八年標準正式制定後,受限筆記型電腦採用的數量不大,嚴重影響製造成本,最終僅淪於叫好不叫座的窘境。如今Type-C挾技術優勢粉墨登場,卻可能步上USB 3.0後塵。

隨著數位內容檔案越來越大,傳輸問題成為數位使用者最大的問題,各種傳輸標準也紛紛爭搶主流地位。通用序列匯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 USB)自從在二○○○年四月正式公布USB 2.0標準後,因有高達每秒四八○Mbps的傳輸速度,讓USB正式躍居電腦傳輸的主流地位。

英特爾力推Thunderbolt對抗USB

儘管USB 2.0躍居主流,但是依然有其他傳輸標準企圖另起爐灶,其中來勢洶洶的,首推中央處理器大廠英特爾(Intel)所主推的Thunderbolt。二○○九年,英特爾在英特爾科技論壇(IDF)上發表Thunderbolt技術,而蘋果也在二○一一年二月正式獨家發布搭載Thunderbolt傳輸技術的MacBook Pro,以及售價二十九美元的連接線。

二○一三年至二○一五年,英特爾又陸續推出了Thunderbolt 2和Thunderbolt 3,連接口則更換為USB Type-C。由於支援Thunderbolt的廠商不多,而且採用Thunderbolt的裝置大多是高階產品,價格昂貴,因此普及程度遠低於對手USB。為此,英特爾特別將Thunderbolt的連接口改為可與USB Type-C相容,期使Thunderbolt介面變得更普及。

Type-C介面規格在二○一四年四月USB開發者論壇正式制定後,電腦大廠蘋果也在公司新世代Apple MacBook率先搭載Type-C,另外包括谷歌在第二代Chromebook Pixel筆記型電腦、諾基亞在平板電腦N1等產品中,亦陸續採用Type C介面插槽;至於台系筆記型電腦廠華碩(2357)的Eeebook E202和Transformer Book T100HA也有採用。

只不過,其他筆記型電腦大廠對於在產品上搭載Type-C的意願似乎相對薄弱,也讓Type-C重蹈當初USB 3.0推出時的歷史覆轍,亦即市場普遍預期需求將大量爆發,但最後只有供應鏈廠商一頭熱,而筆電品牌廠遲遲猶疑不定,形成叫好不叫座的窘境。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