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6日星期五

负利率是通往增长之道?●罗比尼


Author: Tan KW   |   Publish date: Fri, 6 Mar 2015, 05:27 PM


2015-03-06 13:16  
过去六年来的货币政策愈来愈不常规,央行纷纷实施零利率政策、量化宽松、信用宽松、前瞻指引和无限制汇率干预。
现在我们更见识了最不常规的政策:负名目利率。
目前,欧元区、瑞士、丹麦和瑞典都实施负名目利率,并且不至短期名目政策利率为负,欧洲和日本大约有3兆美元(约11兆令吉)期限长达十年的资产(如瑞士公债)利率为负。为什么有人愿意以负名目报酬率放款?
事实上,投资人早就接受实质(调整过通膨)负报酬。当你以零利率开设银行帐户时,实质报酬就是负的(零名目报酬率减去通膨)。
如果考虑许多银行对帐户收取的费用,有效名目报酬早在央行实施负名目利率前便已是负数。
投资人接受负报酬是为了得到持有现金的便利,因此,负名目利率并不是新鲜事。
名目升值赚取汇差
如果通缩在欧元区和世界其他地区形成长期趋势,负名目报酬可能会带来正实质报酬。过去20年日本便是如此,因为日本经历了持久的通缩,许多资产的利率接近零。
有些人可能还是认为直接持有现金比持有负报酬的资产划算。但持有现金的风险很高,例如有安全顾虑。
此外,除了零售存款户,持有现金超过准备金要求的银行别无选择,只能接受央行订的负利率。
但为什么投资人要接受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负名目报酬?在瑞士和丹麦,投资人希望投资在期待会出现名目升值的货币,以获得汇差利益。
但负债券殖利率也发生在货币正在贬值、且可能继续贬值的国家和地区,包括德国、欧元区其他核心国家和日本。那么,投资人为什么还要持有这些资产?
许多长期投资人别无选择,如保险公司和退休基金,因为它们必须持有较安全的债券。
要少储蓄增加支出
此外,在“规避风险”的环境中,当投资人不愿承担风险,或股票和其他风险资产面对市场和信用的不确定性时,持有负殖利率的债券可能胜于持有较高风险和波动性的资产。
当然,假以时日,负名目和实质报酬可能导致储蓄者减少储蓄、增加支出。
而这正是负利率的目的:在供过于求、且太多储蓄追逐太少生产性投资的时候,平衡利率将很低、甚至是负值。
要避免这种情况,央行和财政当局需要追求提振成长、促进正通膨的政策。矛盾的是,这意味会有一段时期的负利率以促使储蓄者减少储蓄、增加支出。
但这时候也需要财政刺激,特别是生产性基础建设计划的公共投资。这些政策拖延愈久,我们处在负名目利率的颠倒世界就愈久。
 
文:罗比尼 (纽约大学商学院教授)
http://www.nanyang.com/node/685353?tid=743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