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日星期日

趁消費稅來臨前 商家設新公司應付新稅制


獨家報導 : 林苡欣
 (吉隆坡25日訊)距離消費稅開跑只有1個月多的時間,不少商家們抓緊時間做最后調整,稅務專家透露,相比關閉公司,更多商家傾向于成立新公司整合業務應付新稅制;資料顯示2014年註冊的企業,按年增5710間或1.5%,從37萬6216間增至38萬1926間。
 據《中國報》向大馬公司註冊委員會(SSM)取得的資料,去年以公司模式註冊的私人有限公司,共有4萬9203間,相較2013年的4萬6321間增加2882間或6.2%。
 同時,以獨資(Sole Proprietor)及合夥(Partnership)註冊的個人公司則增加2828間,至33萬2723間。
關公司恐稅收局關注
 在稅務專家看來,若為財務規劃之便增設新公司不為過,但若突然關閉公司,恐會引起內陸稅收局關注。另外,即使現在成功關閉公司,有關公司資料還是得收妥5年以備潛在審查。
 稅務專家兼利安達LLKG INT.特許會計公司總執行長孔令龍回應《中國報》提問時說,私人有限公司結業程序較為複雜;若是獨資或合夥,一旦業務面臨問題比如資金週轉或財務虧損打算結束營業,只需填寫C表格即可。
 “但若是私人有限公司,在解散公司即清盤前的手續繁瑣,且得先確保公司沒有欠債,還要關閉公司銀行戶頭等,一般都得耗時幾個月才能完成整個流程。”
 數據顯示,我國截至去年底仍在營業中的企業共達37萬8358間,相較2013年的20萬5152間,增加17萬3206間或84.4%。
關聯公司間交易
也會牽涉消費稅

本地中小型企業為管理方便與稅務的考量,一般習慣依業務種類個別成立公司管理,但今年4月份起,關聯公司間的每項貿易也都會牽扯上消費稅,若還秉持舊有方法,往后呈報消費稅時恐將加重行政工作量。
 馬來西亞中小型企業公會總會長鄭己勝受訪時說,有些中小企業基于業務考量,習慣將業務細分並成立個別公司管理,比如A公司負責批發或生產,另外成立B公司負責貿易,再有間C公司負責提供售后服務。
 “不管當初的算盤打得多響,但4月1日起所有業務都會與消費稅牽扯,如果說費稅落實后還想繼續保留分公司,往后每個月或每3個月得呈報一次消費稅,到時行政工作量將大增,若還是秉持這般舊有作風,往后呈報消費稅時怕將成商家負擔。”
關閉再註冊不實際
商家若基于理財的專業規劃增設新公司沒有問題,但若要結束營業,首先一定要有好理由,否則最好還是不要輕舉妄動。
 孔令龍指出,每一間公司都是受到公司法令監督,並不是想開業就開業,想結業就能結業這般簡單。
 “若只是因為消費稅搞到這般大動作並不成道理,現在距離消費稅落實的時間太短,若選在此時重新規劃公司業務甚至關閉公司,可說是相當敏感的事。
 “要知道此時關閉公司很容易引起有關單位查詢,尤其往后若是要重新註冊業務性質類似的公司,十有八九會更惹人注意。”
 他直言,現在關閉公司再註冊新公司的作法並不實際,這樣做無疑是在告訴旁人這間公司有問題更易引起監管單位如內陸稅收局的注意。
 “大家還忽略一件事,結束營業后有關公司的資料得收住5年以防內陸稅收局審查,不要以為關閉公司可一勞永逸避免麻煩。”
讓原有公司停止交易
消費稅開跑在即,市場觀察者透露,現在以關閉公司的方式重組業務怕是來不及且過于顯眼,商家或可在成立新公司后,讓原有公司不再有交易。
 消費稅是個透明的稅制,隨著4月起落實這項取代銷售與服務稅(SST)的稅制后,每宗交易都得實報實銷,從公司庫存到銷售紀錄都必須清清楚楚。
 觀察者告訴《中國報》,早在去年12月起本地企業已有關閉公司的動作。
 “一般上會計師都會建議商家關閉公司,但他們卻忽略關閉公司不是那么簡單的事,另外現在才來關公司勢必將引起內陸稅收局關注。”
 資料顯示,去年結束營業(包括執照逾期未更新)的公司、合夥與獨資按年減少16萬7457間或98%,從2013年的17萬972間減少至3515間。
她,让传统净水机成为过去。click赢惊喜机会!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