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0日星期一

直搗“龍”潭


Author: Tan KW   |   Publish date: Sun, 29 May 2016, 10:35 PM 

2016-05-29 19:54

  •  
神秘多年、專家也無解的龍籌股,謎團也許就要解開,關鍵在巴蘭吉能否闖進龍潭鬧翻天。

巴蘭吉是誰?他就是持有華運(MSPORTS,5150,主板消費品組)12.13%股權,並在上週要求派遣5名代表入駐華運董事部的投資者。

由於委派代表入董事部不是新鮮事,加上投資者對龍籌股早已信心全無,上述消息並未引起太大關注;所以,也沒有太多人發現,若巴蘭吉成功的話,龍籌股或許就再沒法保持緘默和神秘了。

據華運的文告,來勢洶洶的巴蘭吉除了建議委派5名代表進入董事部,也要求讓上述代表擔任華運旗下4家子公司的董事,大有插手華運企管和深入探查實情的況味。

目前,華運因無法在限期內交出2015年稽查財報,而遭大馬交易所勒令停牌中,監管方面顯然問題叢生,持股12%的巴蘭吉憤而追究實情的心情其實可以理解。

更何況,停牌前最後掛價只有區區3.5仙的華運,也有著與其他龍籌股相同的“異常”,那就是持有巨額現金在手,相當於3億2千862萬令吉或每股54.1仙,卻始終不願回饋股東。

回想起來,在2009至2012年期間陸續上市馬股的多家龍籌股,幾乎無不遭投資者圍剿;業績股價低迷、每股現金遠高股價、吝於回饋股東等,幾乎已成龍籌股的獨有特質。

股東們望著賬面上的大量現金直流口水,寄望撥雲見日的那一天趕快到來,無奈苦等多年仍音訊全無,不少現金已滿得快淹上喉嚨的龍籌股,甚至還膽敢再發股向股東要錢,行徑之怪令人瞠目結舌。

也因此,不少投資者都對龍籌股是否真的持有大量現金保持懷疑,寧可信其無也不願再保持任何希望。

不過,龍籌股既然選擇在馬股上市,且從本地投資者口袋中籌走不少錢,那任其放肆,對強調著重監管的當局而言無疑是種侮辱,無形中也踐踏了投資者們的智慧及捍衛股東利益的本事。

因此,出現像巴蘭吉般敢於追究到底的投資者,對馬股監管和股東權益而言都是好事,畢竟只有在股東敢於行使權益和董事部陣容具備更多元利益方的情況下,上市公司的內部監管才會更有保障,降低因一方獨大而引發弊端的幾率。

巴蘭吉採取的行動,或許是失望透頂的龍籌股股東們的第一波反撲;若巴蘭吉成功委派代表,並挖出更多不為人知的內情,其他龍籌股股東或會效仿,將更多謎團解開。

龍籌股啊,準備好要迎接股東們的“熱情”了嗎?(星洲日報/投資致富‧投資茶室‧文:李三宇)


點看全文:http://biz.sinchew.com.my/node/137785#ixzz4A3V8axec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