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0日星期一

信用卡達人‧錢找錢


Author: Tan KW   |   Publish date: Sun, 29 May 2016, 10:43 PM 

2016-05-29 19:25

  •  
因無法控制信用卡花費,而導致欠債累累的案例比比皆是,但有人因太懂得使用信用卡而令銀行生畏,斷然杯葛這名“卡神”,不再讓她用信用卡。這名“卡神”就是來自台灣的楊蕙如。

楊蕙如到底把信用卡用得有多爐火純青,讓銀行需要停止楊蕙如及她家人的信用卡呢?

低買高賣
獲差價收益
實際上,楊蕙如只不過做了一番“套利”。理論而言,楊蕙如在市場尋找定價錯誤的機會,採取低買高賣的方式獲得差價收益。
某天,楊蕙如發現購物台的購物優惠和銀行提供的紅利優惠出現有利可圖的價差,當機立斷,向親人借大量資金,提高自己的信用卡額度,再將微小的差價收益最大化。
實際運作如下:楊蕙如使用某銀行可獲8倍優惠積分的信用卡,然後在購物台用信用卡購買600萬新台幣(約60萬令吉)的購物禮券,轉賣給親人後,讓親人在網上拍賣,自己再從網上刷卡買回。
這樣一轉手後,她的信用卡積分迅速累積到800萬多點。她再用這些點數兌換航空公司的頭等艙機票,以半價在網上出售,短短兩個月內就因此獲利上百萬元新台幣。
當然,能把信用卡用得如此“誇張”的人,也就僅有幾個案例。
在楊蕙如如此般套利後,銀行當然也會學乖,杜絕這類事情再度發生。
其實還是有許多人規規矩矩地使用信用卡,最後仍賺到不少甜頭。
對於很多人而言,把“錢找錢”這種投資概念與花錢鏈接在一起,聽起來總有點牽強,而香港的90後“信用卡達人”小斯卻不那麼認為。
擁有18張信用卡的信用卡部落客小斯,熟讀所有信用卡條款及優惠,隨手拎起一張信用卡也可簡介其賣點。對於小斯而言,錢,怎樣都得花,所以一定要實踐“錢找錢”理念,將用的錢變回錢才行。

信用卡積分換飛行里數
小斯透過刷卡消費,不斷地儲積積分、再把這些積分換成飛行里數,就這樣,他用飛行里數飛遍日本、歐洲及北歐。
除了香港的小斯,來自中國的陸燕君也是一名善用信用卡的人。
陸燕君是個標準卡奴,出門要帶上5張不同銀行的信用卡才行。他調侃自己和身邊的朋友都成了“卡奴”,因為平常生活已經離不開信用卡。
陸燕君開始使用信用卡後,心裡起了個想法:倒不如以信用卡支付所有日常費用,再以薪水炒股,這樣只要一不小心買了個漲停板的股票,就甚麼都賺回來了。
他想以信用卡賺錢一事,以被股票套牢收場,所幸沒欠下一大筆債務。

享用額外優惠
陸燕君失利後,重新評估擁有的信用卡,發現手上一些旅遊聯名卡能在訂票時享受優惠,汽車卡能免費享用一些保養。若非仔細評估,也不會發現原來信用卡有很多額外優惠,以前只當信用卡是鈔票的替代品。
後來,陸燕君申請低額度信用卡,專門用來刷低價電影票,也有一張信用卡享有免費洗車服務。
從老老實實消費至今,陸燕君已經用信用卡買過家電及黃金,甚至買過汽車。在買車時,陸燕君甚至以信用卡賺了一點錢。
上述3名分別來自中港台的信用卡達人,各自以自己的方式使用信用卡。
最極端的非楊蕙如莫屬,看準銀行標錯價而出手,短短兩個月內大賺銀行一筆。香港小斯則屬於“積寶派”,實行反正錢都是要花的,就必須在花錢的同時找點紅利,這樣就能小賺一筆。
陸燕君使用的方式,就是瞄準銀行及商家為刺激消費而推行的促銷活動。當逢促銷,就立刻亮出信用卡,反正錢是要花的,倒不如先打個折再說。
從3個人身上可見,信用卡不一定是害人之物,只要懂得使用方式,絕對能把傷人的利器用於幫人。
雖然你未必能成為銀行“鬼見愁”的刷卡達人,但大馬金融業發達,只要細心觀察各類優惠及信用卡屬性,加上良好自製力,自信用卡獲取一點紅利也不是太難。
你心動嗎?那就在下期一起上信用卡的入門課吧。(星洲日報/投資致富‧財富街‧文:陳林德)


點看全文:http://biz.sinchew.com.my/node/137787#ixzz4A3WlBoCp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