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3日星期六

為什麼蘋果一定會進軍 VR 和 AR 領域?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6 年 01 月 22 日 9:36 分類 Apple , VR/AR , 穿戴式裝置
愛范兒配圖
什麼是「真實」?你如何定義「真實」?如果是你說的、你看到的、摸到的、感受到的一切,那麼「真實」不過是大腦給你的電子訊號而已。


這是電影 《駭客任務》 中的一段台詞。
虛擬實境,這個由美國人拉尼爾在上世紀 80 年代突出的概念,主要是透過電腦圖形系統和各種現實及控制等周邊裝置,在電腦生成、可互動的三度環境中提供沉浸感受的技術。
愛范兒配圖
簡單描述整個過程,就是透過電信號構建「虛擬的」現實,再透過你的大腦把這一現實轉化為「真實」的感受。

蘋果已經在布局 VR 和 AR 了?

剛剛在拉斯維加斯閉幕的國際電子消費展上,虛擬實境技術( Virtual Reality 下文簡稱 VR )和擴增實境 ( Augmented Reality 下文簡稱 AR)幾乎成為了主角。VR 裝置也成為今年消費電子的一大熱點。蘋果和以往一樣,對於在研發的產品總是口風很緊,但是從這些年的蘋果的一些收購和招聘中,還是暴露了蘋果在 VR 和 AR 的野心。
2010 年,蘋果以 2,900 萬美元收購瑞典臉部辨識技術公司 Polar Rose。
2013 年,蘋果以 3.45 億美元收購了以色列的 Prime Sense 公司。這家公司專注於開發即時 3D 動作捕捉技術。曾經為微軟的 Xbox Kinect 設計了動作感測器。
2014 年 12 月, 蘋果發出招募消息,招募有經驗的 VR 和 AR 技術工程師, 有一份招募廣告中還明確寫了,被選中的人將參與為下一代蘋果產品開發基於 VR 和 AR 的軟體及工具。
2015 年 2 月,蘋果申請了一項專利,把一台頭戴顯示裝置和其他類似於 iPhone 的可擕式電子裝置結合,以便用來觀看 (形態和現在市面上的 VR 眼鏡很像)。
apple vr ar 3
2015 年 3 月, 蘋果又用 3,200 萬美元收購德國擴增實境技術公司 Metio,與此同時,171 項 AR 領域的全球專利也收入蘋果囊中。
2015 年 9 月,又有消息爆出蘋果收購一家瑞士名叫 Face Shift 的公司,這家公司的專利是快速準確的無標記臉部動畫捕捉技術。
愛范兒配圖
除了這些收購、招募和專利申請,蘋果還從競爭對手的 AR 專案團隊中挖來了工程師。Nick Thompson 曾經是微軟 Hololens 工程的音訊工程主管,曾經在微軟參與 Hololens 專案兩年的研發文章。他很有可能會成為蘋果研發 AR 技術的重點人才。
愛范兒配圖
肯定有不少人會說蘋果申請過很多專利,但不是每個都會轉化到新產品中,但 VR 和 AR 不同,VR 和 AR 對於生態圈級別的公司而言,是必須要去佔領的入口。
如 Hololens 之於微軟、Oculus 之於 Facebook、Magic Leap 之於 Google,當然在這個新領域,蘋果也不會落後競爭對手,而且在一系列的收購和招募後,結合蘋果自身現有的優勢,進行 VR 領域的研發也顯得沒那麼困難了。

蘋果 VR 裝置大猜想

對於 VR 的顯示裝置,蘋果應該會結合頭戴裝置與 iOS 裝置,這樣就能利用上 iOS 開發者的技術積累和現有強大的 App Store 資源。
在 VR 的動作捕捉和位置跟蹤上面,之前收購的 Prime Sense 和 Face Shift 的感測器,將為蘋果的 VR 設備提供較為成熟的動作捕捉和臉部辨識技術,只要能和蘋果系統結合好並控制好量產成本即可。 Metaio 也可以提供處理感測器資料的演算法,並且在 iOS SDK 中加入新功能,方便開發者免費獲得實現黑科技的工具。
蘋果在去年發表的 iPhone 6s 上面配備了帶有壓力感應的 3D Touch 螢幕,把裝置的觸控體驗從二維的平面操作拓展到了三維。蘋果很有可能也會把這種三維的觸控操作體驗加入到自己 VR 裝置的控制器中。
做為蘋果的第 4 款作業系統, TV OS 採用了類似於 OS X 以及 iOS 一樣的極簡 UI 設計。更重要的是引入了應用商店機制,Apple TV 的遙控器也支援體感操作。蘋果很有可能把自己的 VR 裝置結合 Apple TV,再加上蘋果現有的強大的應用市場遊戲資源,來挑戰 Sony Play Station  和微軟 Xbox 等遊戲主機的市場。

蘋果 VR 裝置的發表時間? 未知

在 VR 這個新興的消費電子領域,多數廠商到現在仍然處在摸索和布局階段,相比手機這種相對成熟的裝置形態,目前也沒有一家廠商推出的 VR 或者 AR 裝置能夠取代手機。
即使蘋果已經開始 VR 裝置的研發,可能我們這些普通消費者,還需要等上幾年的時間讓 VR 和 AR 裝置真正的走進我們的生活。
但以現在技術進步的速度,也許就在今年或明年呢?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