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瑞士鐘錶聯合公會統計,瑞士鐘錶 2015 年前 11 月的出口總額較前年同期共減少 3.3%,是 2009 年以來第一次衰退。
鐘錶衰退,製藥成長
差別在「是否不可取代」
瑞士的前五大出口產業,按金額依序為金屬與珠寶、製藥、機械、鐘錶、化學。五大產業其中的四大產業,去年多受瑞士法郎與歐元脫鉤,幣值一度相對強勢而影響,出口額衰退或停滯,其中鐘錶業又受中國景氣拖累,出口雪上加霜。
瑞士鐘錶、製藥的一消一長,背後的關鍵,在於主力產品是否具不可替代性。
2015 年,瑞士鐘錶業金字招牌黯淡的主因,是全球景氣波動,特別是中國經濟成長放緩。但景氣波動與中國購買力減弱,只是短期原因,真正讓它籠罩長期隱憂的,是智慧穿戴裝置的崛起。
「被取代」,正是瑞士鐘錶所面臨的困境。從功能性手機、智慧型手機到穿戴裝置,近 20 年來人們取得「準確時間」管道已多元而便利。相較下,「不可替代」卻是瑞士製藥業目前最顯著的優勢。
全球醫藥產業現在都站在浪頭上,因人口老化、醫療保健意識抬頭,最有消費力的戰後嬰兒潮,步入熟齡退休潮等因素,讓製藥業整體受惠。
但大環境因素無法解釋,為何瑞士製藥出口第一名的諾華、第二名的羅氏藥廠,成長比歐美其他國家大藥廠來得快,排名持續躍升,成為全球處方藥銷售額一、三名?
藥廠攻最難的處方藥
研發貴又費時,難被取代
處方藥,代表必須由醫師開立處方籤,才可領取服用的藥物。相對非處方藥,如一般的成藥、維他命等,前者須在研發上投注更多資源。
而諾華與羅氏主攻的,都是處方藥中,進入門檻更高、不可替代性更強的癌症藥物。
1990 年代至 2000 年初期,當美國藥廠走基礎醫療藥物路線,透過對大眾行銷,創造壯陽藥「威而鋼」、減肥藥「諾美婷」等「明星藥品」時,羅氏與諾華,則專注開發較難於短時間內獲得巨大收益的癌症藥物,使其營收與股價,在當時不如美國藥廠風光。
瑞士製藥業現今的成功,除了產品定位正確,更得歸因於堅實的基礎研究。
在基礎研究上,以人口比率來看,800 萬人口的瑞士是獲得最多諾貝爾獎的國家。除此之外,羅氏與諾華,也是全球處方藥前十大藥廠中,研發經費佔營收比重最高的兩間。
台灣生技借鏡
人才和資本得與國際接軌
近年在台灣大力推動生技產業發展的中研院院長翁啟惠認為,修改法規以爭取國際人才,且與國際藥廠和資本接軌,是重要關鍵。首先是開放國際教授的合聘制度。其次,則是透過國際藥廠和資本的力量,進入世界盃戰場。
中研院院長翁啟惠認為,台灣現在的新藥公司,多半尚未與國際市場接軌。但未來等產品推出後,如果想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免不了得參與購併、或接受入股,應做好準備。
瑞士鐘錶業未能跟著趨勢的浪潮轉向,眼睜睜看著原有市場逐漸縮小,被新技術與新應用取代,正如同台灣多數科技業,目前面對網路、行動裝置和物聯網的典範轉移困境。
而台灣是否能學習瑞士,將製藥業推向國際舞台,或許就看我們能否學習他們,抓住廣大消費者「非我不可的需求」,讓自己在全球市場,無可替代。
(作者:吳中傑;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商業周刊》;首圖來源:Flickr/kuhnmi CC BY 2.0)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