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3日星期六

關於物聯網的標準之爭,你需要知道這些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6 年 01 月 22 日 14:00 分類 物聯網 , 網路 , 軟體、系統

雷鋒網配圖
做為一年一度的科技風向球,CES 告訴我們 2016 會是物聯網之年(也有人說是虛擬實境之年)。不過雖然市面上已經有了智慧車門、智慧洗衣機、智慧門鈴、智慧燈,而且越來越多的日用品會智慧化,但它們還沒真正互聯,不能實現智慧家庭的願景。


隨著智慧手機市場的飽和,許多公司也轉向做物聯網產品,誰做的好、誰又能吸引到更多消費者,這都很難說。要了解發展狀況,需要知道下面的資訊。

標準之戰

如果每個公司都遵循同樣的標準,消費者應該也會更好過些,但現實不是這樣。每個標準都有優缺點,而市場也會逐漸選擇使用最多、布置方便、相容性最強的一個。就是在行動作業系統上 Android 的發展狀況一樣。不過物聯網的情景不同,開發晶片組,系統和應用的公司都有,還有一些聯盟想制定物聯網設備的通訊標準。

晶片


雷鋒網配圖

舊式家電都沒有藍牙、Wi-Fi 這樣的功能,但沒有電子元件,家裡的產品都無法智慧化。公司無論大小,都在開發自己的平台和晶片,其中比較知名的有三星的 ARTIK 平台、英特爾的 IoT 平台、聯發科的 LinkIt Smart 7688 以及高通的開發者平台。其他公司則想把自己的晶片放在產品中,如 Marvell、博通、Atmel 和 GainSpan 等。
誰能勝出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誰能找到更好的夥伴,這也讓三星、英特爾和高通處於更有利的位置。不過我們也看到蘋果 A9 晶片門讓三星在短期內失去了信任,所以隨著競爭的加劇,其他公司也有機會。

作業系統

在晶片之後是作業系統。桌面和行動端有微軟和 Google,在物聯網上則出現了 Google 的 Brillo,華為的 Lite OS 和聯發科的 Openwrt。還有一些不太知名的公司,比如 MicroEJ 為嵌入式系統開發作業系統多年,現在看準了物聯網。上述的所有系統都基於現有平台進行了改良,以適用低功耗的硬體;而且都是開源的,想吸引更多人使用。

通訊技術

除了系統,進入物聯網還可以從通訊技術上著手。蘋果的 HomeKit、LG 的 LINK、華為的 HiLink 和 Google Weave,透過這些技術框架,物聯網裝置的手機之間可相互通信。

協議

裝置間的通訊還需要藍牙、Wi-Fi 和 NFC 等通訊協議,而且這幾個已經透過智慧手機被我們熟知了。但這就夠了?藍牙和 NFC 由於傳輸距離短,很可能不適用智慧家居,Wi-Fi 是個不錯的選擇,而且已經應用在了不產家電產品中,但隨著裝置的增多,訊號干擾會是個大問題。
還有一些協議可選,如 ZigBee、Z-Wave、EnOcean 和 DECT。這些協議背後都有自己的支持聯盟,以及一些公司,而且都認為自己的協議是物聯網的最好選擇。標準之爭日趨激烈,但最終只會有一兩項普及。

一個設備控制所有

大公司爭奪的焦點在晶片和作業系統,而設備製造商 OEM 們想的是消費者用自己的手機應用控制所有產品。我們應該會看到新設備與舊設備某種整合,使用這些設備的家庭也會越來越智慧,但若要做到真正的設備互聯,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除非你願意一直買同一家公司的產品。
比如三星,它推出的新的冰箱和 SUHD TV 電視,不能用你現在的手機和電腦控制,而是非得用他們的高階設備才行。有些公司則比較開放,如 LG 與 Google 合作,用後者的 Weave 技術,從而讓認證的設備都能相容。

物聯網安全

物聯網的未來很吸引人,但也帶來了安全隱患。如果家裡的所有設備都能聯網,那網路安全就是不得不考慮的事。目前已經有了一些標準的設備管理和認證方法,比如用密碼和指紋資訊等,但一些公司想用更獨特的方法解決這一問題。

雷鋒網配圖

在企業端,PFP Cybersecurity 能説明公司檢測軟體中的零日漏洞。他們開發了一個外部功率監測器,能檢測出細微的異常狀況(與系統上線前的情景進行對比),從而確定系統是否被更改。這家公司還想與晶片廠商合作,將功率檢測晶片嵌入物聯網設備的主機板。
在消費端,好消息是你還不用過於擔心自己的敏感資訊,會被家裡的智慧空調、智慧咖啡機什麼的盜走,但惡意入侵還是會控制智慧裝置,讓他們在你外出的時候運轉,輕則費電,重則造成人員損傷。這聽起來有點危言聳聽,但已經有人入侵了汽車,想想如果對方在你開車時做什麼小動作……
Domotz 公司主要做智慧設備監控服務,公司的產品能監測所有接入家用網路的設備,並進行連接和警報設定。例如,用戶可以透過手機開關家裡的電器,甚至還能在遠端協議打開後,遠端控制家裡的電腦。隨著物聯網設備的普及,還會有更多類似的公司出現,是個不錯的創業方向。
今年應該會有更多的物聯網產品出來,不過如果你並不是新技術的狂熱愛好者,倒是可以等一段時間再看什麼值得買,等到技術標準統一,各產品的通訊更簡單,否則單一的產品容易讓人生膩。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