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5日星期五

區塊鏈將讓銀行 10 年內消失?比特幣大老:言之過早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6 年 04 月 12 日 16:40 分類 支付方案 , 財經
下載自shutterstock
金融科技(Fintech)來勢洶洶,「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更成為顯學,雖然許多業界大老警告銀行的生存恐受威脅,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Sberbank)副總裁 Andrey Sharov 上週更警告銀行可能 2026 年就會因為區塊鏈而全面消失,但比特幣非營利組織「比特幣基金會」(Bitcoin Foundation)董事長 Brock Pierce 卻認為,討論這些都還言之過早。


CNBC 報導,Pierce 11 日在接受專訪時指出,雖然採用區塊鏈技術勢必會衝擊銀行的一部分營運,但這終究能創造更多機會,且受到最多負面影響的業務大多已無法為銀行創造價值,甚至還會拖累績效。
不過,許多金融大咖都已看到區塊鏈的潛在商機。J.P. 摩根前銀行家、在衍生性金融商品界獨領風騷的 Blythe Masters 就婉拒了巴克萊投資銀行主管的職位,轉身投入紐約新創公司 Digital Asset Holdings,專門研究要如何以比特幣相關的技術降低銀行的後台(back-office)成本。Masters 上周在哥本哈根舉行的「Money 2020」會議上更表示,區塊鏈科技幾年內就可商業化。
Pierce 則認為,區塊鏈要普及,恐怕得更久些,因為銀行得費些時間才能整合這項技術,估計要測試好幾年才會將之普及,短期內,其他法令不嚴的產業還比較有可能受到區塊鏈影響。
區塊鏈是比特幣背後的重要技術,運作的方式就好像一個分散的帳本,可記錄每一筆交易,並把資訊儲存在一個全球化的網路,藉此避免帳本造假。銀行可將區塊鏈應用在匯款、證券交易等業務上面,能大幅提升效率。
Business Insider 之前曾報導,簡單來說,區塊鏈主要是把一個資料庫分拆給多個電腦使用,讓這個資料庫無法被單一實體掌控,同時並以加密的方式保護資料、追蹤付款與收款人、監控交易餘額。這一整個系統,就被稱為「分佈式分類帳技術」(distributed ledger)。只要銀行或交易所確認某家公司的確擁有能夠與另一家公司交易的資金或資產,那麼整個結帳的時間將可縮短至數秒鐘。
這種有價物品的交易與追蹤方式不但有效便捷,好處還相當多,舉例來說,它能加快支付過程,讓製造商將生產日誌分享給供應商等,而之所以可以如此便利,就是因為許多人是在同一個資料庫與平台互相分享交流的關係。
由美債最大同業經紀商 ICAP Plc 前任電子經紀部主管 David Rutter 領導的新創公司 R3,已經簽下超過 20 家銀行,當中包括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 Corp.)、花旗(Citigroup Inc.)、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 AG)、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法興銀行(Societe Generale SA)、巴克萊(Barclays Plc)、高盛(Goldman Sachs Group Inc.)與 JP 摩根等金融界大咖,而 R3 主要是研究要如何以分布式分類帳、區塊鏈技術整合證券、衍生性金融商品以及貸款的交易。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