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及之后的欧债危机发生以来,许多发达国家都采取了各种非传统货币政策(unconventional monetary policy)来振兴经济,日本和一些欧洲国家近年来就实行了负利率政策(negative interest rate),把银行储备金的利率调低至负数。
相关文章:
日本和欧洲国家实行负利率政策,目的是要刺激经济增长。但《华尔街日报》最近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负利率不只无法达到预期中的效果,还可能造成反效果,原因是当中央银行把利率调低至负数时,消费者、投资者和企业管理人会接收到以下四种负面“讯号”。

一、“把钱存在银行回报不高”

虽然中央银行将银行的储备金利率调低至负数,并不会直接使银行的存款利率也变为负数,但把钱存在银行所能取得的回报减低了不少。
在中央银行实行负利率政策后,消费者和保守的投资者为了未来着想,并不会把手头上的钱花掉,而会选择“把现金放在床底下”,或者购买黄金等能保值的资产。
当利率为负数,把钱存在银行,等于送钱给银行?
当利率为负数,把钱存在银行,等于送钱给银行?

二、“养老金派的钱少了”

利率偏低甚至跌至负数,令发达国家的退休基金(pension fund)所能取得的回报减少了,原因是它们持有的政府债券的收益率(yield)也跌至负数。
当收入减少时,年长人士自然会选择省钱,确保自己有足够的钱应付生活所需,而不会增加开支。

三、“经济状况真的很不好,不然怎么用这种怪方法?”

《华尔街日报》在其文章中引述了德国工业气体供应商Messer集团(Messer Group)的财务总监Hans-Gerd Wienands说的一段话:
“负利率这种怪政策,并没有令我们想要进行更多投资。相反的,这显示经济状况还未改善。”
由此看来,负利率不但没有带来希望,还造成了恐慌。

四、“中央银行是不是搞不定?”

把利率调至接近0%的水平,已经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手段”。当中央银行(central bank)实行负利率政策时,人们自然会认为:现在是极为异常的时期,所以中央银行才会无所不用其极
瑞典北欧斯安银行(SEB)的首席货币策士Carel Hammer就说:“这是一种在危机时期采取的措施(crisis measure),消费者会认为经济一定出了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