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1日星期四

投資的最佳時機


文章來源:The Aleph Blog   |   圖片來源:Yeah
什麼時候是投資的最佳時機?答案是當所有人都畏懼投資的時候。也就是當你的朋友告訴你:“我再也不會投資股票”的時候,以及雜誌封面宣稱“股票已死”的時候。就是最佳的投資時機。
投資的最佳時機1
但是只有極少數人會在這時候投資。在所有事情看起來都不太對勁,人人都損失慘重的情況下,要將你的錢投入市場實在是很痛苦的一件事。要記住,我們不容易理性思考,我們都傾向於模仿他人。
那麼人們喜歡在什麼時候投資呢?答案是投資風氣盛行的時候。股票價格已經上漲了一段時間,空氣中彌漫著一股能“不勞而獲”的誘惑。在家就能夠輕鬆賺錢的書籍不計其數,討論如何簡單致富的研討會絡繹不絕。這就是人們俗稱的:“讓市場來養活你的員工”的時候。
在之前我已經談論多次有關於恐懼和貪婪的循環,也曾經談過時間加權回報和資金加權回報。也談過貸款盛行的那些年以及絕對報酬。也曾談論過有關產業輪動以及長期的均值回歸。這些都有同樣的投資現象,在任何領域內,最好的投資時機是乏人問津的時候,而最差的投資時機則是人人都趨之若鶩的時候。
讓我舉一些相關的例子來證明這點。
為何傑出的共同基金經理人不再有好的績效表現?因為當他們表現出色時,他們所有的資金在他們的能夠控管的範圍之內。而人們是不理性的模仿者,因此錢都往績效好的地方移動。最後有太多的錢都流入這些有天賦的投資人手中,他們不再有好的投資標的能夠讓資金持續增值,從企業的角度來看,他也不能僅保有現金或者是投資指數基金,因此無法讓這些資金再大幅地成長。
被動型投資也是一樣,錢依舊會流向績效較好之處。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開放式指數型基金、交易所交易基金(ETPs)和任何形式的封閉式基金(這樣的情況會表現在折溢價當中)。
即使是包括不同策略,像是動能投資和價值投資的量化投資也是一樣。讓我用CFA(特許金融分析師)協會做的投影片來解釋這個觀點─策略循環(The Strategy Circle):
投資的最佳時機2

這樣的情況也發生在貸款市場當中,不管是證券化貸款還是直接貸款都一樣。將錢投資在次級資產中,像在2006年到2007年間的出售住宅抵押貸款擔保證券(RMBS),或2000年到2001年房屋的資產擔保證券(ABS),都沒有很好的回報。只有在僅少數人貸款,而且只能讓那些品質較好的標的成交時才能夠達到最佳報酬。這也意味著只有少數人能得到這些高報酬。市場的特性就是這樣。
公司債也是一樣。避開市場中發行量高於平均值的標的是明智的。在我擔任公司債經理的時候,由於汽車相關的債券和有疑慮的電信相關債券發行量過高,因此我將它們賣出。有許多經紀人無法理解為何他們所提供的標的在這個信用評等之下的價格非常便宜,但我仍不買進。
私募基金也是一樣。當有許多錢流向私募基金時,就是應該避開它的時候。就像現在這樣,許多私募基金將錢投入有前景的公司。因為他們已經沒有其他的地方能夠投資了,因此他們認為這樣的投資是相對來說較安全的。這並無法保證未來是否真的能夠獲得巨額的回報。
而我們熟知的一些投資名家,像是Klarman、Grantham和Buffett。相對來說,他們配置在高風險資產的比例,並沒有那麼高。當沒有好的投資機會時他們會持續等待。

結論

聰明的投資者會估計可能的報酬,在值得付出風險換取可能獲得的報酬的情況下,他們才會進行投資。我正在慢慢減少我的投資組合中風險較高的資產,我認為這是對我和我的客戶最好的選擇。
絕大多數的高利潤投資往往來自於與眾不同的看法,在市場提供划算的交易機會時進買。如果一直沒有合理的價格,繼續持有現金,並等待更好的機會。(譯者/NE)
The Aleph Blog》授權轉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