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7日星期五

看电影学习人生理财/梁键铭


Author: Tan KW   |   Publish date: Sun, 12 Jun 2016, 11:06 PM 

上个星期,我观看了一部关于金钱、贪婪及人性有关系的电影《金钱怪兽》。
这部电影虽然混合了一些喜剧因素,但电影主题还是没有在故事情节中遗失。
故事大纲是讲一名电视财经节目主持人在该节目中,会针对股市做出分析和分享看法,提供一些“火辣贴士”给观众们“赚一笔”。
在一次日常的直播中,有一名前观众混入节目现场,当场绑架了主持人,并强迫他穿上捆有炸弹的背心。
这一切都源于该名观众在之前听取了这名主持人在节目中的建议,大手笔买入了一家公司的股票所致,而刚巧这一家“明日之星”的股票碰到了一些挫折,股价一直往下滑,由70多美元跌至接近8.50美元,价值可说是跌穿谷底,公司价值只剩下约10%而已。
当然,受害者人数众多,不只是这一名观众而已,他做了这个投资决定,而导致自己需要面对倾家荡产的下场,从而决定做出这个行动。
 
我觉得这个故事当中,我们可以获得一些借镜及教训,如果你观赏这部电影的同时,把焦点集中在剧情的紧张或笑点,或被男女主角迷住了,那么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与大家分享这部戏中可以拿来参考的重点。
别把鸡蛋放在同一篮子
电影中的受害者是一名属于低收入的劳动者,会采取如此极端的行为是因为他听信了节目内其中一个“不可能出错”的投资建议。
这令他把逝世不久的母亲继承所价值6万美元(约24万令吉)的遗产,都孤注一掷买进这家公司的股票,当股票市值被蒸发到只剩下10%时,这意味着,他母亲生前辛辛苦苦存下来的遗产,在短短一个月内就被他败掉了。
 
投资股票基金皆可
受害者选择把全部可投资的财产和人生未来希望,都寄存在一家公司的股票中是非常不明智的。
如果他把这笔金钱分成10份,再把每一份等值的资本用来投资在10家不同公司的股票中,也许他的下场未必会落得那么万劫不复的惨境。
在日常生活中,时常都会有人问我是否应该投资股票,还是基金?其实两者是没有“冲突”的,我们可以直接通过股票市场或交易所投资股票,也可以通过基金让基金经理团队为你投资在股票,无论是那一个途径,最终资本还是用来购入股票。
自己直接投资在股票与通过基金投资股票的最大区别,就是通过基金来投资,具备协助投资者减低投资亏损风险的功效。


基金投资降低风险
图表显示一名投资者直接投资在股票,在同一时间只持有10家公司的股票,另一名投资者则是通过信托基金投资在相同国家的市场。
相比之下,我们可以发现,通过基金投资的策略将会为投资者降低风险,假设H公司的股价因为某种原因跌成零价值,直接投资在股票的策略将会承受10%亏损,而通过基金的策略亏损程度将局限予 2.5%而已。
如果因为资本不大,投资者只持有4只股票,而非10只,那么亏损度将会是25%。
另外,以大马股市为例,马股有将近900多只股票,当中如果一位投资者通过自己直接投资在股票市场内,相信在资本、时间与知识的限制下,也只能在同一时间投资在不超过10家公司的股票而已。
通过一个投资在马股的信托基金,投资者不但可以摆脱时间、知识与资本上的限制,从减低投资风险角度来看,由于股票信托基金基本上都会持有30到50家公司的股票,这策略性可显著降低投资亏本的风险。
投资没有零风险
每一种投资或理财工具都有本身的风险。
在电影中,节目主持人把发生事故的股票,说成是和银行户头的存款一样安全,是可以提供高回酬的投资,这些都是不正确的。
就算银行内的存款都会面临某种特定的风险,比如利息风险、交易对手风险(银行倒闭),通胀风险等。
虽是如此,银行存款和政府债券的确是亏损风险较低的投资工具,但是这一些工具也只能普遍上提供不高过4.5%的年回酬。
因此,当有人向你游说某些投资计划可以提供更高回酬,同时又非常安全和有受担保等时,你最好三思而后行。
别盲目听信建议
电影中的受害者就是由于轻易听信了闻名电视节目主讲人的贴士,在不做任何资料搜寻、不做任何额外的功课之下,把自己的全部财产和人生未来希望都寄托在一家自己连业务是什么都不清楚的公司上。
说得好听一点是,如果他在这一次的投资当中获利了叫做好运,输了也就是不成熟。
勿拿人生当赌注
不好听一句说白了,他其实就是拿自己的人生来做赌注,这是一种极度愚蠢的行为。
在做任何投资前,无论向你介绍这项投资计划,提供贴士给你的人是谁都好,切记如果计划不成功时需要面对的惨况。
需要面对严峻挑战的人只有你自己和家人,而不是这一群当初向你游说该项投资是多么千载难逢的他们。
告诉你机会不等人的那一群人,往往都是在出事后就不见人。
当然,除了你自己,其实没有人需要同情你,没有人需要为你负责。
在进行任何一项投资以前,我还是建议大家必须先要搞清楚自己为何要投资,清楚了解自己的目的,该项投资是否适合你的需求和目标?
就好比有些人去购物,是因为自己需要某些物品而购买,还是因为看见促销活动就拼命买,买了以后才会想到自己是否需要这些物品?
 
遗产规划不可忽略
电影中的受害人是已逝世母亲的唯一遗产继承人,也是一名就快为人父但心智还是不成熟的成年人。
如果换成我们身处母亲的角色,我们又会否心痛呢?
一笔遗产传到下一代手上,可能继承者不明白这笔财富得来不易,但是对他们而言却轻易获得,因此可以轻易因一些错误就给弄丢。
如果你有年幼的孩子,或刚刚踏入职场的孩子,你觉得会否出现轻易把遗产给花掉的情况呢?
如果你有以上的忧虑,那么一些基本的规划是免不了,可以通过遗产信托或生前信托来完成一些比较完善的规划,避免以上的悲剧发生。
要懂得如何离场
电影中的受害者,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看着自己的财富在股市中不明不白地“蒸发掉”,不解的是,为何他没有采取行动“壮士断臂”?
这个可能又与行为金融学有关系,在这个金融学与心理学结体的学问中就有一个展望理论,提及人类是属于厌恶损失的。
电影中的受害者就是因为听信了节目主持人对这个股票的吹捧后,觉得自己如果做出这个投资就会真的必赚无疑,投资的同时已经认定(展望)自己将会赚取一笔可观的获利。
获利损失反更冒险
因此,当股价下跌时,在受害人的心理角度上,这等同了属于他的获利正在损失中,而变得更有冒险精神,希望通过耐性等待及一些“奇迹”的出现,帮他“还原”可赚取可观获利的“展望”。
简言之,这个理论是在讲述人们在面临获利时,不愿冒风险;而在面临损失时,人人都成了冒险家。
如果投资者在做出投资时并不是那么有信心,而是抱着一种”试一试“的态度,也许一点点亏损反而会激励投资者离场,从而把亏损管理及局限在某一种程度。
做好功课了解风险
其实最重要的是,如果当初有做好功课,了解自己所牵涉的风险程度,那么就不会出现这一些短视且充满盲点的反应,被情绪牵着鼻子走。
另外,如果投资不顺利,那么投资者应该要懂得如何离场,毕竟有一些投资可能几年后都还不能回到原点。
当然,无论做什么都好,我还是主张我们应该要先准备好自己的紧急存款,先要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习惯性存钱。
在想要寻觅发财良机之前,先要把自己的债务做好规划及安排,然后才有条件“出发”。
 
免责声明:
以上资讯只提供分享及参考用途而非正式有关产品购买或咨询,因个人情况及需求会有差异,读者可依据自身独特情况再向笔者取得建议,或者联络本身特许理财规划师取得咨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