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6日星期六

價格偏高‧交易放緩‧打房奏效一半?


  •     
一直以來,產業發展是經濟成長其中一個重要的領域,直接與間接帶動許多行業的成長,同時,提供數目龐大的就業機會,這是一個不可能停滯不前的領域,好比製造業與服務業,在國家經濟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 產業發展是經濟成長其中一個重要的領域,直接與間接帶動許多行業的成長,同時,提供數目龐大的就業機會,這是一個不可能停滯不前的領域,好比製造業與服務業,在國家經濟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圖:法新社)
經濟成長放緩影響多個領域,包括產業市場的成長,相反的,在經濟好景期,產業市場發展步伐蓬勃,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過去幾年的產業好景,讓許多在那之前錯過機會的置業者、投資者有些措手不及,大都市、小城鎮的產業價格取得不錯漲幅,熱門地點甚至翻倍上漲,形成一個產業價格/價值升高的局面。
去年產業的交易步伐開始放緩,一方面是國家銀行先後採取一些抑制產業市場投機的措施,另一方面則是產業的價格已升至偏高水平,促使部份投資者採取觀望態度,反映出產業交易減緩的事實。
不過,產業價格漲幅雖略為收窄,房價依然“高高在上”,也引起市場擔心“打房未全面奏效”的疑慮。
國家銀行先後採取的措施包括:第三間住宅產業單位,貸款比率最高只是70%、貸款分期以凈收入為計算基礎,以及產業貸款攤還期最高期限減至35年。
此外,首3年售賣產業有賺取利潤,將被徵收30%的產業盈利稅,外國人購買產業最低價,從50萬令吉提高至100萬令吉。
消費稅和最低薪制
推高屋價
市場人士指出,建築材料價格上漲、最低薪金制的實行,加上2015年開始落實6%消費稅等措施,可能造成產業價格進一步走高,對各行各業造成一定程度的衝擊。
以最基本的原理推論,上面所提及的相關措施,若真的發揮影響效應,將導致產業價格上漲;不過,凡事沒有絕對,假如供應超出需求,相信有助於產業價格降溫。
由於多項因素造成市場對房產的需求殷切,產業價格多數時候保持堅穩狀態,使到買家的議價空間有限,而且市場似乎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每一宗交易落實後,下一宗交易將以之前的交易為參考基礎,除非間隔時間不長。
假如在同一個月內,漲幅可能不大,當然也有例外情況,否則,百分之十的漲幅是常有的事;另外,由於進城的覓職者逐年增加,使到他們對產業的需求保持殷切,而且是有增無減,形成一幅需求超出供應的情景。
二手產業價格微跌
最新的措施包括:發展商不准提供承擔興建期間利息優惠,大城市如吉隆坡、新山、檳城等地市政府,分別調高門牌稅,還有限制團購等進展。
在州政府措施方面,其中檳城只准外國人購買超過100萬令吉的公寓、在威省可購買100萬令吉的有地房屋,以及在檳島購買超過200萬令吉的有地房屋。
另外,在“大馬:我的第二家園計劃”,外國人購買的產業限制在兩個單位,售價至少50萬令吉。在新山,州政府將對外國人徵收2%稅務,可能限制大馬人出售產業給外國人。
這股放緩的步伐延續至2014年,部份地區的轉手產業價格甚至微跌,不過,大多數保持在原價水平,並沒有顯示繼續上揚的姿態,但這不能解讀為下跌,而是保持平穩。
以交易量來說,2013年首3個季度住宅產業的交易減少14%,反觀2012年首3季則取得4%成長率,明顯反映產業交易步伐已經放緩。
2013年首3季,產業交易總值大約1千零60億令吉,比去年同期的1千零70億令吉較少。
2014年首季過去,掌握目前平穩的態勢,避免明年價格可能回揚,接下來是否應該進場,這些都是許多人關心的課題。
獨立式洋房漲幅最大
與此同時,近年來普及的“圍籬與守衛”產業廣受歡迎,這類型格局的產業在大馬登場已有10年時間,一般比較普遍的“圍籬與守衛”產業以獨立式洋房、半獨立式洋樓及雙層排屋為主。(數據供參考、價格以每平方尺計)
其中以獨立式洋房的漲幅最明顯,在不到10年的時間漲了100%,漲幅最可觀的是半獨立式洋房,從每平方尺400令吉,上升至975令吉,漲幅超過100%。
從2005至2012年,“圍籬與守衛”產業每年漲幅平均10%,其中一些的平均漲幅在14.4%之間,以產業類型來說,半獨立式洋房的年平均漲幅是17.3%。
至於非“圍籬與守衛”產業的漲幅比較不顯著,其中服務公寓的每平方尺售價最高,平均609令吉,最低是排屋,每平方尺327令吉。
服務公寓因為其建築面對嬌小,是大都會市民有能力負擔的單位,其中一些的面積只比酒店客房稍大一些;至於半獨立式與獨立式洋房的每平方尺售價,分別是533與579令吉。
市中心屋價高
買家北上南下
在檳城,土地資源相對較少,市民對分層產業的接受度相當廣泛,特別是近年來新建房產格局新穎,吸引不少外圍買家加入購買。
至於半島南端的新山,依斯干達經濟特區的發展,吸引不少產業發展商進駐該區,產業計劃的發展欣欣向榮,售價也保持在偏高水平,這裡國內外買家參半,產業計劃的發展百花齊放、各顯特色,有地房屋、共管公寓、濱海別墅、度假公寓是主要的產業類型。
以本地人均收入的角度來看,該經濟區的產業價格並不便宜,不過,對外國買家而言,情況就有很大的不同,特別是先進國的買家,他們在匯率佔優勢的情況下,具備較有優勢的購買力。
一名產業顧問指出,房產是對衝通貨膨脹的工具,對於準備購買產業者,在財力許可的時候,若是買來自住,準備進場並不成問題,除非產業的轉售價格大大超出市價,同時,也是銀行無法接受的水平則另當別論。
不過,如果買來投資,在產業價格偏高時應當謹慎看待,避免買到價格超出合理水平的房產單位,特別是假如產業的價格漲幅不符合市場規律。附表的過去幾年產業價格起落幅度可供參考。
土地供應減緩
有地房屋減少
城市化、遷移至都市、家庭規模較小,中等收入家庭增加,推動市場對巴生河流域房產的需求,由於土地的供應日漸緊縮,人們普遍接受共管公寓的生活方式,造成有地房屋的供應相應減緩,2011與2012年的供應量只是在1%至2%之間。
最近陸續見報的產業促銷廣告,基本以共管公寓、服務公寓等分層產業居多,一方面固然是因為土地供應日漸減少,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共管公寓的居住概念已獲市場廣泛接受。
在大家關注屋價升勢是否暫緩,或是繼續上揚之際,是否應該掌握目前的平穩走勢進場,或是再觀望 一個時候?業界人士認為,當某個地區的產業價格已升至偏高水平時,若是買來投資,應該持謹慎態度,或是避開這些地點;反之,不妨考慮到一些仍未冒漲的地 區,也許要抱持產業一段時候,但至少仍擁有上揚空間。
另外,熱門地區的新建產業,面積越建越小,主要是每平方尺的售價逐漸升高,如果保持之前的建築面積,恐怕多數的人都無法負擔,發展商因此選擇興建面積較小、單位數目較多的服務公寓,除了善用土地,也可賺取更大筆的利潤。
假如目標鎖定有地排屋,在巴生河流域一帶地區,有能力購買有地房屋者已經不多,這裡的排屋價格普遍超過50萬令吉,而且其中不少是屋齡較久的老舊房屋,買過來還需要花一筆錢修補。
因此,近年來到市郊購買有地房產者相應增加,配合捷運工程的興建,相信這個趨勢將進一步普及,而且產業價格多數在可以負擔的水平內。
2008至2013年,吉隆坡豪華公寓的供應,平均年增幅在20%之間,目前供應總數2萬6千816個,預測在2014年供應總數將增至3萬2千零206個,2013年的空置率平均為25%。
結語:
從現在看過去5年的房產價格,多數人可能意識到,價格幾乎漲了50至100%,主要是地價持續上漲,產業價格也跟隨走高,因此,大城市面積較小的公寓將繼續增加,至於大面積的單位,料將晉身豪華房宅的行列。
前面提到土地價格昂貴,部份投資者為了成為有地房產的業主,選擇到距離市區較遠的地點置產,業者也跟隨捷運計劃開始展開產業興建工程,相信這個趨勢將更進一步普及。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