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5日星期六

做好功課再進場


  •     
前幾年產業市場掀起熾熱風,一些產業投資/投機者趁勢追捧,手上多抱了幾件產業。如今,有些財務能力面臨衝擊,加上其中一或兩件產業空置,想要物色理想租戶也不容易;準備脫售卻又適逢產業偏淡期,買家因不易獲得所要額度的貸款,被迫放棄購買或投資產業。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產業投資/投機者週轉不來,拖欠銀行產業貸款一段日子後,產業單位很可能被迫擺上拍賣桌。
當一件產業被擺上拍賣桌,我們腦海中閃出的情景多半是:業主無法償還房貸供期,經過一番努力,依然無法按期償還。產業單位被金融機構安排拍賣,以便取回之前借出去的貸款。
除了以上所敘述的情況,另一些被拍賣的也包括中低檔房產。中低檔產業的業主持產能力相對較弱,他們的收入一般屬於中低水平,許多時候收入與支出可能持平,一旦收入減少時,拖欠房貸分期付款的比須瞭解例相對較高。
須瞭解拍賣產業程序
許多時候,我們認為被拍賣的產業,價格普遍比市價較低,多數時候是這樣。不過,也有例外的情況。有意競標拍賣產業者,需要注意的事項,比在一手或二手市場購買產業來得多。
假如要參與拍賣產業的投標,我們必須對拍賣的程序有些瞭解,在拍賣會上,我們可能會標獲不錯的產業,但是要很謹慎。
在參與產業拍賣會之前,個人需先瞭解的事項,包括產業所在地點、產業的類型與面積、拖欠金融機構的詳情、銀行的律師、拍賣官的聯絡管道、產業保留底價、拍賣日期、地點和時間等等。
另外,有些待拍賣的產業,可能是一些空置一段時間的單位,也有少數是業主/租戶仍住在裡邊的產業。由於是拍賣單位,有意投標者,通常只能在房屋外面看,無法入屋細細檢查,有時可能會買到一些有問題、或是未必讓人滿意的單位。
假如根本無法查看屋內情況,必須做好面對最壞情況的準備。另外一種情況是有人在該產業單位居住,這可能是業主或租戶,假如他們態度友善當然好,他們可能會與你配合。如果情況恰好相反,問題就不簡單了。
對產業投資者來說,拍賣會應該是一個可以用較低價格購買產業的機會,被迫將產業擺在拍賣桌的金融機構,儘所能脫售產業,以彌補其損失。
假如你遇到一件不錯的拍賣產業,而且考慮購買,最好能依循正規步伐競購。首先撥電到拍賣官的辦公室,要求他們傳真或電郵拍賣產業的資料。
依循正規步伐競購
競標者不要小看這些資料的重要性,其他要注意的問題,包括有關產業單位是否擁有個別地契/分層地契、是否被其他人進行私人凍結令、有一堆未償付的賬單,而且還住有不準備搬走的人。
另外,假如待拍賣的產業單位,其發展商已經清盤,並由官方財產托管人接管,有關方面的回應可能比較久,如果拒絕發出交易文件,形勢可能比較複雜。
假如拍賣文件誌明,買家必須償付前業主拖欠發展商的服務費,而你成功標獲有關單位,產業的交易需要發展商發出同意交易的文件,你必須被迫自掏腰包支付這筆前業主拖欠的費用。
除了服務費,你必須查看門牌稅、地稅及其他費用,例如水、電費是否仍未還清,這些數目總結起來,可能不是小數目。另外,也不能忽視購買該產業付出的時間與精力、需要支付的律師費、裝修費等等。(星洲日報/焦點評析:鄭碧娥)

點看全文: http://biz.sinchew.com.my/node/114183?tid=17#ixzz3YHMCzMig
Follow us: @SinChewPress on Twitter | SinChewDaily on Facebook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