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8日星期二
Hovid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 The Edge Communications Sdn. Bhd. Best viewed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 andIE9 and above.
Home About Us Join Us Terms of use PDPA Contact Us Advertise with us FAQ Sitemap
RSS Twitter Facebook Subscription WatchList
Edition: International Malaysia Singapore Login | Register
MOST VIEWED
High-5: We had no choice but to close down
MMC Corp, GENP, Ahmad Zaki Resources, SapuraKencana, Seremban Engineering
AirAsia buys 80% stake in T&Co Coffee for RM914,000
Brexit headache to persist at Bursa, KLCI to trend lower
Husni resigns, Johari takes over
MORE ►
EcoWorld sees ‘silver lining’ for ‘savvy investors’ in Brexit
Eco Majestic’s Rumah Selangorku Open Day draws 500 interested buyers
What is the impact of Brexit on M’sian property investors?
Setia EcoHill 2 prospective buyers line up to book units
A little passion goes a long way
LATEST NEWS , CORPORATE FROM THE EDGE Hovid in ‘expansion mode’, to reap fruits of investments by FY18
By Supriya Surendran / The Edge Financial Daily | June 27, 2016 : 9:49 AM MYT
This article first appeared in The Edge Financial Daily, on June 27, 2016.
KUALA LUMPUR: Ipoh-based pharmaceutical company Hovid Bhd is in “expansion mode” now. It is investing up to RM60 million for a new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centre and to expand its manufacturing facility, after which it expects to reap the fruits of its investments by the financial year ending June 30, 2018 (FY18).
It expects to spend RM15 million on the R&D plant, to be located in Bayan Lepas, Penang, and RM45 million on a pharma plant, which will be situated in Chemor, Perak, its home base, next to its existing pharma plant there.
“We need to wait for approval from the National Pharmaceutical Control Bureau (NPCB) for licences for both our R&D centre and the [new] Chemor plant, which will take some time. Therefore, we expect to see revenue contribution from these new developments only in FY18,” Hovid chairman and managing director David Ho Sue San told The Edge Financial Daily in a recent interview.
The R&D plant in Penang will conduct bioequivalence (BE) studies — the comparison of medicinal products containing the same active substance — which is expected to strengthen the group’s product portfolio.
“We just finished building the centre in Penang. We aim to get the licence from the NPCB by next year. The approval takes around a year as the requirements are similar to that in applying for a hospital licence; we will need to employ doctors, nurses, and emergency medical personnel, just like a hospital.
“Once we get the approvals, we can accelerate our product development,” said Ho.
The group previously collaborated with hospitals for its BE studies, for which it used to take up some 40 beds. The lack of available hospital beds posed a problem for it at times.
“Now, with our facility, we have our own beds —48 in total. We have been approached by other companies to conduct BE studies for them too, which we now have the capacity to do,” said Ho.
Meanwhile, the group is also waiting for NPCB’s nod for the commencement of its new pharma plant, which is actually the phase 2 of its existing facility in Chemor. It hopes to secure the approval for the project in six months.
“Although the new plant will make similar products — tablets and capsules for oral consumption — the difference will lie in the processes. It will be more automated, with higher technology applied,” said Ho.
The expansion, split into phases 1 and 2, was primarily because the existing facility had reached its peak capacity, while orders piled up. Phase 1 began early this year. It expects to start work on Phase 2 by year end. When the plant is fully commissioned, Ho believes it will be able to handle the expected growth in orders for its tablets and capsules for the next three to five years.
The new plant has also been designed to meet the pharmaceutical production standards of Europe, 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US FDA), and the Australian Therapeutic Goods Administration.
Hovid, which derives 55% of its revenue from the export markets, with Asia being its biggest outbound market, is pushing for more exports.
But its plan to globally market its Tocovid Suprabio product, which is touted to be able to reduce the risk of a mini stroke, is yet to be realised, as the US FDA trials for the product are still ongoing and will need another two years before the results can be published, said Hovid chief financial officer Andrew Goh.
For its nine months ended March 31, 2016, Hovid’s net profit fell 28.8% year-on-year to RM 11.68 million.
Translated by Google Translator: Select Language ▼
Related Articles
Corporate earnings consensus for Malaysia at 10%-11%, says Eastspring Investments Tuesday, 14 October 2014
Penang government says 1MDB has affected foreign investments into state Tuesday, 21 July 2015
#Flash* Tun Razak Exchange Lifestyle Quarter aims to lure RM3.2b foreign investments Wednesday, 25 June 2014
Malaysia posts modest growth in 1H investments Wednesday, 19 August 2015
Flash: Tun Razak Exchange Lifestyle Quarter aims to lure RM3.2b foreign investments Wednesday, 25 June 2014
#Flash* Malaysia nets RM136.9b in local & foreign investments in Jan-Sept 2013 Thursday, 12 December 2013
#Flash* Malaysia's Jan-Sept 2013 domestic investments rise 13% yoy Thursday, 12 December 2013
#Flash* Tun Razak Exchange Lifestyle Quarter aims to lure RM3.2b foreign investments Wednesday, 25 June 2014
Samudra eyes fresh investments Monday, 23 December 2013
SunCity to expand investments Monday, 13 September 2010
S’gor proposes RM50b investments Thursday, 05 March 2009
Penang eyes RM700m investments Wednesday, 17 June 2009
Tuesday, June 28 2016
28
→ News Search HOME CORPORATE ENTERPRISE PERSONAL WEALTH THE EDGE TV OTHERS 新闻 THE EDGE PROPERTY
2016年6月27日星期一
敗血症
- Jan 11 Fri 2013 07:08
敗血症是常聽到的問題,也都讓人聞之色變,
這是JAMA的衛教文章,
讓大家能夠認識敗血症。
敗血症
作者:Huan J. Chang, MD, MPH,
翻譯:白映俞 醫師
敗血症是指自身的免疫系統為了要抵抗外來的感染,
例如從血液、尿液、肺臟、皮膚、或其他組織而來的微生物,
而加速釋放許多化學物進入血液之中,導致全身的發炎反應和細胞受傷。
假設身體無法調控免疫反應,則會壓倒正常的血液調節。
人類第一次存在“Sepsis(敗血症)”這個字眼,是兩千七百年前的古希臘詩人荷馬在詩中提到的。
“Sepsis(敗血症)”源自於希臘文的“Sepein”,意指“腐壞、衰敗”。
約有1%到2%的美國住院病人會發生敗血症。
影響人數每年至少有七十五萬人,醫療花費會高達170億美元。
另外,有人會用“毒血症”來稱呼“敗血症”,
但請注意,毒血症和中毒或毒藥是沒有關係的。
敗血症的症狀和分類
美國重症醫學會將敗血症分為四個不同的程度。
l 全身性發炎症候群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簡稱SIRS):
n 低體溫(體溫低於36°C)或發燒(體溫高於38°C)
n 心搏過速(每分鐘心跳次數大於一百下)
n 呼吸過快(呼吸超過每分鐘二十下)或血液二氧化碳的濃度過低(小於32毫米汞柱)
n 血液中白血球濃度過低或過高
在“全身性發炎症候群”這個階段,並沒有確定遭受感染。
l 敗血症
n 有上述的全身性發炎症候群診斷,並且有確定受到感染。
l 嚴重敗血症
n 敗血症已造成器官的損傷,低血壓,或低血液灌流 (器官能接收到的血液灌流是不足的)
l 敗血性休克
n 即使持續輸液治療,敗血症依舊造成低血壓和低血液灌流的情形
敗血症的診斷、治療、和預後
診斷敗血症通常需要仰賴體液的培養找到感染源。
敗血症較常發生在老年人、免疫力受損的人、或已有重病的人身上,因此會帶來更危險的後果。
敗血症的病人需要及時的醫療服務,而且通常還需要住到加護病房接受輸液及抗生素的治療。
敗血症會造成一些併發症,讓器官喪失功能。
因此病人可能需要依賴呼吸器或洗腎來取代肺部和腎臟的功能,也可能需要特殊藥物維持血壓。
在治療的過程中,有需要使用中央靜脈導管和動脈導管,讓治療的方向更清晰。
還需要預防敗血症的病人在臥床過程中再受到靜脈栓塞及褥瘡的傷害。
敗血症死亡率約20%,嚴重敗血時會提高到40%。
到了敗血性休克的程度時,死亡率會超過60%。
熬過敗血症的人有些會有永久性的器官損傷。
最近有些醫師會使用活化蛋白質C (activated protein C) 治療嚴重敗血症和敗血性休克,
然而這項藥物雖然會稍微減少嚴重敗血性休克的死亡機率,
但會增加出血的機會,也相當昂貴,大部分的病人並沒有辦法從這項藥物獲得好處。
感謝陳志金醫師補充:活化蛋白質C (activated protein C) 在2011年10月,因為「無法證明有效」,廠商自行「下市」了!
败
疾病 | 败血症(别名:败血病,菌血症) |
---|---|
概述 |
是由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全身性感染,易在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发生。
|
症状 | |
检查 |
血常规 血象检查
|
是由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全身性感染,易在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发生。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毒血症症状、皮疹、关节痛、肝脾大、感染性休克、迁徙性病灶等。绝大多数呈急性病程,病情重,预后差。如今更进一步认为败血症是致病菌及其毒素和代谢产物进入血流后激活并释放炎症介子而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过程。这一过程,在临床上可导致全身多脏器的功能紊乱和衰竭。即不仅看到了致病菌在机体内的存在状态,也重视了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及结果。现已知炎症介子有补体成分、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肿瘤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s)、干扰素(IF-a)、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巨噬细胞前炎症细胞因子(MPIC)、蛋白酶、凝血恶烷和氧自由基等。
各种致病菌都可引起败血症。 常见者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沙门菌属、克雷白菌属等。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致病力较弱的细菌或条件致病菌,如表皮葡萄球菌等也可引起败血症。致病菌种已发生变化,由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败血症有所下降,而革兰阴性杆菌、厌氧菌和真菌所致者逐年上升,这与血管插管、体内异物植入等医学新技术的开展和抗生素的过度应用有一定关系。
发病机制
儿童期败血症多见与小儿机体免疫功能有关,因为:
1、年龄愈小,机体免疫功能愈差,局部感染后局限能力愈弱,极易导致感染扩散。
2、由于小儿时期皮肤粘膜柔嫩、易受损伤,血液中单核吞噬细胞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差,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亦低,为败血症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3、营养不良、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肾病综合征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白血病和肿瘤患儿用化疗或放疗时等均可因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而引发败血症。
细菌进入血循环后,在生长、增殖的同时产生了大量毒素,革兰阴性杆菌释出的内毒素或革兰阳性球菌胞膜含有的脂质胞壁酸与肽聚糖形成的复合物首先造成机体组织受损,进而激活循环中的单核细胞或组织器官中的巨噬细胞产生并分泌大量的炎性细胞因子如 TNF,IL-l、IL-6、IL-8,INF-r,由此触发了机体对入侵细菌的阻抑反应,称为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这些病理生理反应包括:补体系统、凝血系统和血管舒缓素-激肽系统被激活;糖皮质激素和β-内啡肽被释出;这类介质最终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发生渗漏,血容量不足以至心、肺、肝、肾等主要脏器灌注不足,随即发生休克和DIC。
相关阅读:
临床表现随致病菌的种类、数量、毒力以及患儿年龄和抵抗力的强弱不同而异。轻者仅有一般感染症状,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DIC、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1、感染中毒症状
大多起病急骤,先有畏寒或寒战,继之高热,热型不定,弛张热或稽留热;体弱、重症营养不良和小婴儿可无发热,甚至体温低于正常。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严重者可出现面色苍白或青灰,神志不清。四肢末梢厥冷,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婴幼儿还可出现黄疸。
2、皮肤损伤
部分患儿可见各种皮肤损伤,以瘀点、瘀斑、猩红热样皮疹、荨麻疹样皮疹常见。皮疹常见于四肢、躯干皮肤或口腔粘膜等处。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可见大小不等的瘀点或瘀斑;猩红热样皮疹常见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
3、胃肠道症状
常有呕吐、腹泻、腹痛,甚至呕血、便血;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肠麻痹或脱水、酸中毒。
4、关节症状
部分患儿可有关节肿痛、活动障碍或关节腔积液,多见于大关节。
5、肝脾肿大
以婴、幼儿多见,轻度或中度肿大;部分患儿可并发中毒性肝炎;金葡菌迁徙性损害引起肝脏脓肿时,肝脏压痛明显。
6、其他症状
重症患儿常伴有心肌炎、心力衰竭、意识模糊、嗜睡、昏迷、少尿或无尿等实质器官受累症状。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常见多处迁徙性病灶;革兰阴性菌败血症常并发休克和DIC。 瘀点、瘀斑、脓液、脑脊液、胸腹水等亦可直接涂片、镜检找细菌。
7、并发症
金葡菌为皮肤及伤口感染可并发感染性休克、肾、肝脓肿、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可并发心力衰竭;黄疸,肝功能衰竭;急性肾衰竭,呼吸窘迫症与DIC等。产气荚膜杆菌败血症可出现较严重的溶血性贫血及肾衰竭,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也可并发心内膜炎、脑膜炎、支气管炎、肺水肿、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等。
相关阅读:
凡遇下列情况应考虑败血症的可能:皮肤粘膜局部炎症加重,伴有寒战、高热、中毒症状明显;或虽无明确的感染部位,但感染中毒症状明显。血培养或骨髓培养阳性。但一次血培养阴性不能否定败血症的诊断。
一、诊断标准
1、病灶感染史。
2.起病急、寒颤高热、体温波动大,出汗较多,一般情况进行性衰竭,可有大关节疼痛。中毒症状严重者可有谵妄、昏迷及休克。
3.肝、脾肿大,皮肤粘膜淤点,可有黄疸、贫血。
4.迁徙性病灶(多见于化脓球菌,特别是金葡菌感染)。
5.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严重感染或某些革兰氏阴性菌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可减少。
6.淤点、淤斑涂片找细菌。
7.血或骨髓培养阳性,排除污染者可确诊。
二、检查项目的选择
血常规尤其是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检查,可提示细菌感染的程度,但获得阳性病原菌对诊断和治疗均至关重要。为提高病原菌培养的阳性率,临床上应注意送检标本要及时(最好在投予抗生素之前),要多次、多部位留取标本(如血、尿、便、骨髓、痰、分泌物等),标本的送检量不能太少(如血标本的送检血量最少要达到培养基的1/10,即5~10ml)。
结合临床特点,必要时需多种可疑菌同时培养(普通细菌、厌氧菌、L型细菌、真菌等)同时送检。分离出病原后还应做药敏试验。
在实验室操作的具体方法上,由于科技进步已经改进很多,除原始的培养法外,还可利用:1、同位素培养仪、气相谱仪、Malthus培养仪等特制的仪器进行血培养,能早期提示有无细菌生长;2、血液微孔滤膜集菌法,能去除血清中抗生素,便于细菌生长;3、溶解离心血培养法,有利于酵母菌的检出;4、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基因扩增法(PCR),在检测致病微生物方面更具快速、敏感、特异之特点。并已有能检测大肠杆菌、结核杆菌、金葡菌、真菌等商品试剂盒,可供临床使用;5、鲎血溶解物试验(LLT),用来检测血、尿及胸腹水等标本中有无内毒素,以证实是否为革兰阴性菌感染;6、免疫荧光和ELISA抗原检测;7、铟标记的免疫球蛋白检测。
肠球菌败血症肺部感染时X线可见肺部浸润阴影。。
三、常用血液检查
1、血象 白细胞总数大多显著增高,达10~3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多在80%以上,可出现明显的核左移及细胞内中毒颗粒。少数革兰阴性败血症及机体免疫功能减退者白细胞总数可正常或稍减低。
2、中性粒细胞四唑氮蓝(NBT)试验此试验仅在细菌感染时呈阳性,可高达20%以上(正常在8%以下),有助于病毒性感染和非感染性疾病与细菌感染的鉴别。
3、血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对于败血症来说,这是最有价值的检查项目。
一、基础治疗与对症治疗 败血症患者的体质差,症状重,病情需持续一段时间,故在应用特效抗菌治疗的同时,还需注意补充各种维生素,能量合剂、甚至小量多次给予人血白蛋白(白蛋白)、血浆或新鲜全血以补充机体消耗、供给能量、加强营养、支持器官功能,及时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保持酸碱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有休克、中毒性心肌炎等严重毒血症表现时,可予升压药、强心药及(或)短程肾上腺皮质激素。高热剧烈头痛、烦躁不安者可予退热剂与镇静剂。需加强护理,注意防止继发性口腔炎、肺炎、泌尿系感染及褥疮等。
二、抗菌治疗
1、抗菌药物应用原则:
(1)及时应用针对性强的抗菌药物是治疗败血症的关键。在尚未获得细菌学和药敏结果的情况下,要争取时间,先凭临床经验选择用药。待结果回报后,再结合临床表现及前期治疗反应予以调整。
(2)对病情危重者,宜选取两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三联或四联应用的必要性不大)。
(3)对致病菌应是杀灭,而不是一时抑制,故抗菌药物的使用应足量,开始时剂量应偏大,分次静脉点滴投予,疗效宜长,一般3周以上,或在体温正常,症状消失后,再继续用药数天。有迁徙性病灶者,除局部治疗外,全身用药也应酌情延长。
2、抗菌药物的选择:
(1)葡萄球菌败血症:因金葡球菌能产生β-内酰胺酶的菌株已达90%左右,故青霉素G对其疗效很差,而第一、三代头孢菌素不同程度地抑制了β-内酰胺酶的作用,对其敏感的菌株可达90%,故现常选用头孢噻吩、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头孢哌酮/舒巴坦等,还可联合应用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对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首选万古霉素。
(2)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氯霉素、氨苄西林。现已普遍耐药。第三代头孢菌素对此类菌有强抗菌活性,敏感率一般大于90%,第二代头孢菌素对大肠杆菌及肺炎杆菌也有抗菌活性。故对此类败血症可从第二、三代头孢菌素中选用一种,可与庆大霉素或阿米卡星联合,也可与哌拉西林联合。绿脓杆菌败血症时应用头孢克肟无效,以用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较好。或将上药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伍用,疗效也好。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对包括绿脓杆菌在内的G-杆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且受外界影响小,与其他类抗菌药物未见交叉耐药性,副作用轻,临床上也常被选用。
(3)厌氧菌败血症:常呈复数菌混合感染,选药时应兼顾兼性厌氧菌或需氧菌。常选用的药物有氯霉素、万古霉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羧苄西林、氨苄西林、拉氧头孢、头孢唑肟、头孢曲松、甲硝唑、替硝唑、环丙沙星及氧氟沙星等。
(4)真菌败血症:本世纪50年代用两性霉素B治疗本病,该药的抗真菌效果颇强,但因毒副作用大而限制了使用。此后相继出现的抗真菌药有球红霉素、氟胞嘧啶、克霉唑,或因抗真菌谱窄,或因肾毒和消化道反应明显,故常以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然疗效仍不理想,病人坚持长疗程有也有困难。80年代以来出现的咪康唑(达克宁)系人工合成的1-苯乙基咪唑衍生物,对念珠菌属、曲霉菌属、新隐球菌属等具有强大抗菌性,不必与其他抗真菌药伍用,静脉内、还可囊内、鞘内、创面多途径给药。氟康唑(大扶康)为新型三唑类抗真菌药,能特异、有效地抑制真菌甾醇合成,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能渗透至体液,有静脉及口服两种剂型。上二药虽有一定毒副作用,患者尚能忍受,在监护重要脏器功能的条件下应用,现已较广泛。当真菌与细菌感染同时存在时,选药极为困难,杀死细菌,真菌泛滥,抑制了真菌,细菌又会成灾,大蒜注射液可同时控制真菌和细菌的生长,宜选用之,唯作用较弱,对严重感染往往不能奏效。
三、其他治疗
1、酌情选用拮抗炎症介质和清除氧自由基的药物,如抗内毒素单抗,IL-1受体拮抗剂、脱苷脱氨酶抑制剂等。
2、局部治疗:对原发性或迁徙性的化脓性病灶,待成熟后均应及时切开引流。化脓性心包炎、关节炎、脓胸及肝脓肿在引流后局部还可注入抗菌药。对有梗阻的胆道、泌尿道感染,应考虑手术解除阻塞。
3、对基础疾病的治疗不可忽略。
相关阅读:
各种致病菌都可引起败血症。常见者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沙门菌属、克雷白菌属等。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致病力较弱的细菌或条件致病菌,如表皮葡萄球菌等也可引起败血症。致病菌种已发生变化,由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败血症有所下降,而革兰阴性杆菌、厌氧菌和真菌所致者逐年上升,这与血管插管、体内异物植入等医学新技术的开展和抗生素的过度应用有一定关系。所以可以从以下一些措施进行预防:
1、要注意围产期保健,积极防治孕妇感染,以防胎儿在宫内感染;在分娩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产房环境、抢救设备、复苏器械等要严格消毒 。
2、对早期破水、产程太长、宫内窒息的新生儿,出生后应进行预防性治疗;做新生儿护理工作,应特别注意保护好皮肤、粘膜、脐部免受感染或损伤,并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3、在护理新生儿时,要细心观察吃、睡、动等方面有无异常表现,尽可能及早发现轻微的感染病兆,及时处
败血症病因:
各种致病菌都可引起败血症。 常见者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沙门菌属、克雷白菌属等。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致病力较弱的细菌或条件致病菌,如表皮葡萄球菌等也可引起败血症。致病菌种已发生变化,由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败血症有所下降,而革兰阴性杆菌、厌氧菌和真菌所致者逐年上升,这与血管插管、体内异物植入等医学新技术的开展和抗生素的过度应用有一定关系。
发病机制
儿童期败血症多见与小儿机体免疫功能有关,因为:
1、年龄愈小,机体免疫功能愈差,局部感染后局限能力愈弱,极易导致感染扩散。
2、由于小儿时期皮肤粘膜柔嫩、易受损伤,血液中单核吞噬细胞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差,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亦低,为败血症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3、营养不良、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肾病综合征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白血病和肿瘤患儿用化疗或放疗时等均可因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而引发败血症。
细菌进入血循环后,在生长、增殖的同时产生了大量毒素,革兰阴性杆菌释出的内毒素或革兰阳性球菌胞膜含有的脂质胞壁酸与肽聚糖形成的复合物首先造成机体组织受损,进而激活循环中的单核细胞或组织器官中的巨噬细胞产生并分泌大量的炎性细胞因子如 TNF,IL-l、IL-6、IL-8,INF-r,由此触发了机体对入侵细菌的阻抑反应,称为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这些病理生理反应包括:补体系统、凝血系统和血管舒缓素-激肽系统被激活;糖皮质激素和β-内啡肽被释出;这类介质最终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发生渗漏,血容量不足以至心、肺、肝、肾等主要脏器灌注不足,随即发生休克和DIC。
相关阅读:
临床表现随致病菌的种类、数量、毒力以及患儿年龄和抵抗力的强弱不同而异。轻者仅有一般感染症状,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DIC、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1、感染中毒症状
大多起病急骤,先有畏寒或寒战,继之高热,热型不定,弛张热或稽留热;体弱、重症营养不良和小婴儿可无发热,甚至体温低于正常。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严重者可出现面色苍白或青灰,神志不清。四肢末梢厥冷,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婴幼儿还可出现黄疸。
2、皮肤损伤
部分患儿可见各种皮肤损伤,以瘀点、瘀斑、猩红热样皮疹、荨麻疹样皮疹常见。皮疹常见于四肢、躯干皮肤或口腔粘膜等处。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可见大小不等的瘀点或瘀斑;猩红热样皮疹常见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
3、胃肠道症状
常有呕吐、腹泻、腹痛,甚至呕血、便血;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肠麻痹或脱水、酸中毒。
4、关节症状
部分患儿可有关节肿痛、活动障碍或关节腔积液,多见于大关节。
5、肝脾肿大
以婴、幼儿多见,轻度或中度肿大;部分患儿可并发中毒性肝炎;金葡菌迁徙性损害引起肝脏脓肿时,肝脏压痛明显。
6、其他症状
重症患儿常伴有心肌炎、心力衰竭、意识模糊、嗜睡、昏迷、少尿或无尿等实质器官受累症状。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常见多处迁徙性病灶;革兰阴性菌败血症常并发休克和DIC。 瘀点、瘀斑、脓液、脑脊液、胸腹水等亦可直接涂片、镜检找细菌。
7、并发症
金葡菌为皮肤及伤口感染可并发感染性休克、肾、肝脓肿、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可并发心力衰竭;黄疸,肝功能衰竭;急性肾衰竭,呼吸窘迫症与DIC等。产气荚膜杆菌败血症可出现较严重的溶血性贫血及肾衰竭,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也可并发心内膜炎、脑膜炎、支气管炎、肺水肿、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等。
相关阅读:
败血症检查诊断:
凡遇下列情况应考虑败血症的可能:皮肤粘膜局部炎症加重,伴有寒战、高热、中毒症状明显;或虽无明确的感染部位,但感染中毒症状明显。血培养或骨髓培养阳性。但一次血培养阴性不能否定败血症的诊断。
一、诊断标准
1、病灶感染史。
2.起病急、寒颤高热、体温波动大,出汗较多,一般情况进行性衰竭,可有大关节疼痛。中毒症状严重者可有谵妄、昏迷及休克。
3.肝、脾肿大,皮肤粘膜淤点,可有黄疸、贫血。
4.迁徙性病灶(多见于化脓球菌,特别是金葡菌感染)。
5.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严重感染或某些革兰氏阴性菌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可减少。
6.淤点、淤斑涂片找细菌。
7.血或骨髓培养阳性,排除污染者可确诊。
二、检查项目的选择
血常规尤其是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检查,可提示细菌感染的程度,但获得阳性病原菌对诊断和治疗均至关重要。为提高病原菌培养的阳性率,临床上应注意送检标本要及时(最好在投予抗生素之前),要多次、多部位留取标本(如血、尿、便、骨髓、痰、分泌物等),标本的送检量不能太少(如血标本的送检血量最少要达到培养基的1/10,即5~10ml)。
结合临床特点,必要时需多种可疑菌同时培养(普通细菌、厌氧菌、L型细菌、真菌等)同时送检。分离出病原后还应做药敏试验。
在实验室操作的具体方法上,由于科技进步已经改进很多,除原始的培养法外,还可利用:1、同位素培养仪、气相谱仪、Malthus培养仪等特制的仪器进行血培养,能早期提示有无细菌生长;2、血液微孔滤膜集菌法,能去除血清中抗生素,便于细菌生长;3、溶解离心血培养法,有利于酵母菌的检出;4、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基因扩增法(PCR),在检测致病微生物方面更具快速、敏感、特异之特点。并已有能检测大肠杆菌、结核杆菌、金葡菌、真菌等商品试剂盒,可供临床使用;5、鲎血溶解物试验(LLT),用来检测血、尿及胸腹水等标本中有无内毒素,以证实是否为革兰阴性菌感染;6、免疫荧光和ELISA抗原检测;7、铟标记的免疫球蛋白检测。
肠球菌败血症肺部感染时X线可见肺部浸润阴影。。
三、常用血液检查
1、血象 白细胞总数大多显著增高,达10~3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多在80%以上,可出现明显的核左移及细胞内中毒颗粒。少数革兰阴性败血症及机体免疫功能减退者白细胞总数可正常或稍减低。
2、中性粒细胞四唑氮蓝(NBT)试验此试验仅在细菌感染时呈阳性,可高达20%以上(正常在8%以下),有助于病毒性感染和非感染性疾病与细菌感染的鉴别。
3、血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对于败血症来说,这是最有价值的检查项目。
败血症
A+医学百科 >> 败血症 |
败血症(Septicemia)是指致病细菌侵入血液循环中生长繁殖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临床症状为寒战、高热、皮疹、关节痛及肝脾肿大,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烦躁、四肢厥冷及紫绀、脉细速、呼吸加快、血压下降等。病死率可达30~50%,尤其是老人、儿童、有慢性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治疗不及时及有并发症者,预后更为恶劣。败血症伴有多发性脓肿者称脓毒血症;若细菌仅短暂侵入血流则称为菌血症。
目录 |
病原学
各种细菌均可作为败血症的病原菌,由于抗菌药物、免疫抑制药物的广泛使用,致病菌种也有所改变,20世纪50年代前,以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为多见,目前导致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其次是绿脓杆菌、肺炎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厌氧菌及真菌性败血症也在增加。细菌的致病力与其产生的毒素和酶有关,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血浆凝固酶、α-溶血素、杀白细胞素,常引起严重的败血症或脓毒血症;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内毒素能损伤血管及心脏等,从而易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微循环障碍、感染性休克等;肺炎链球菌等具有荚膜,可拮抗人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常见的病原菌有以下四类:
- 革兰氏阳性球菌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在医院内感染者表皮葡萄球菌也不少见,其他还有肺炎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后者常引起新生儿败血症。另外D组链球菌(肠球菌)以易并发心内膜炎而引起关注。
- 革兰氏阴性杆菌 以大肠杆菌最为常见,其次为肺炎杆菌、肠杆菌(产气杆菌、凝团杆菌等)、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枸橼酸杆菌及沙雷菌等。
- 厌氧菌 主要为脆弱杆菌、消化球菌与消化链球菌、产气荚膜杆菌等。目前报道厌氧菌败血症占败血症总数的10%左右,但由于厌氧菌培养技术较为复杂,故实际发生率可能更高。
- 真菌 主要为白色念珠菌,其次为曲菌与毛霉菌。
多数菌败血症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菌同时或先后感染,多见于严重烧伤或免疫功能严重低下者。
症状
- 原发炎症:各种病原菌所引起的原发炎症与其在人体的分布部位有关。原发炎症的特点是局部的红肿、发热、疼痛和功能障碍。
- 毒血症症状:起病多急骤。常有寒战、高热、发热多为弛张热及或间歇热,亦可呈稽留热、不规则热及双峰热,后者多系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所致。发热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毒血症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周身不适、肌肉痛及关节痛等。
- 皮疹:见于部分患者,以瘀点最为多见,多分布于躯干、四肢、眼结膜、口腔粘膜等处,为数不多。
- 关节症状:可出现大关节红、肿、热、痛和活动受限,甚至并发关节腔积液、积脓,多见于革兰阳性球菌、脑膜炎球菌、产碱杆菌等败血症的病程中。
- 感染性休克:约见于1/5~1/3败血症患者,表现为烦燥不安,脉搏细速,四肢厥冷,皮肤花斑,尿量减少及血压下降等,且可发生DIC,系严重毒血症所致。
- 肝脾肿大:一般仅轻度肿大。
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的皮肤粘膜屏障功能、淋巴及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尚不健全,补体尚缺乏,体液免疫水平低,细胞免疫也未完善;脐带残端为细菌入侵创造了有利条件,孕母泌尿生殖道感染或全身感染等均可使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率高、表现复杂、并发症多。临床表现常缺乏“典型”症状,体温不升、体重不增、精神萎靡、嗜睡、烦躁、惊厥、面色苍白、口周发青、呼吸急促、心率快、皮肤发花、黄疸加重、拒乳、呕吐、腹胀、腹泻、肝脾肿大。
老年人败血症
老年人由于机体反应性差,早期临床表现较隐蔽,热型往往不规则;又因免疫功能低下,病情常较严重,进展迅速且不易控制;老年人脏器功能多有减退或原有慢性病,败血症极易诱发脏器功能衰竭。
检查与诊断
- 血象:白细胞总数大多显著增高,达10~3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多在80%以上,可出现明显的核左移及细胞内中毒颗粒。少数革兰阴性败血症及机体免疫功能减退者白细胞总数可正常或稍减低。
- 病原学检查
- 细菌培养:血培养是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金标准,需同时作需氧、厌氧,真菌,必要时作L型菌培养。血培养与其他处体液培养获相同细菌更有意义。
- 细菌涂片:脓液、脑脊液、胸腹水、瘀点等直接涂片检查,也可检出病原菌,对败血症的快速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详细询问病史和作详尽体检极为重要。凡有急性高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加,而无局限于某一系统感染的倾向时,或有局部病灶、导管及器械操作史等均应考虑有败血症的可能;血液或骨髓培养阳性为确诊的依据。应与伤寒、粟粒型结核、结缔组织病及淋巴瘤等疾病鉴别。
治疗
一般和对症治疗:卧床休息,加强营养,补充适量维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必要时给予输血、血浆、白蛋白和丙种球蛋白。高热时可给予物理降温,烦躁者给予镇静剂等。正确处理局部病灶及各阶段的突出矛盾(如感染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心肾功能不全)亦很重要。
病原治疗。及时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是治疗的关键。
抗生素是首要药物,应及早采用,未得培养结果之前,常需兼顾G+球菌及G杆菌,选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与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联合治疗。再针对培养出的致病菌及其对药物的敏感度,更换最合适的抗生素。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者可选用青霉素、红霉素、头孢菌素等;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则选用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头孢菌素及半合成广谱青霉素;厌氧菌感染则首选甲硝唑,也可选用青霉素、氯霉素、氯洁霉素等;败血症确为真菌所致则应选用二性霉素。应注意早期、足量并以杀菌剂为主;一般两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多自静脉给药;首次剂量宜偏大,注意药物的半衰期,分次给药;疗程不宜过短,一般三周以上,或热退后7~10天方可酌情停药。
预防
经常保持皮肤和粘膜的清洁和完整,避免创伤,切忌挤压或用针挑刺疮疖,应积极治疗、控制慢性病,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抗生素类药物,烧伤病房应严格消毒等措施,均可预防败血症的发生。
症状查询专题
点击部位名称可查询更多相关疾病
|
按症状名称开头字母查询症状:
参看
健康问答网关于败血症的相关提问
|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