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1日星期日

低油价效应 沙地现金短缺危机浮现


低油价效应 沙地现金短缺危机浮现
国际油价自去年(2014)中至今大幅下跌,对產油国造成极大的压力。即便是沙地阿拉伯蕴藏丰富的油金也无法躲过风暴,国家財政状况正不断缩水,手头似乎也越来越紧。
媒体《CNNMoney》报导,现金短缺的情形,已让沙地阿拉伯在年中至少发行40亿美元的公债,这也是8年来沙地阿拉伯首次发行债券。现在更有一些跡象显示,原本委託资產管理公司投资的资金可能也要抽回。根据金融市场情报公司InsightDiscovery的执行长NigelSillitoe指出,沙地阿拉伯央行在过去6个月中,已大举撤资约500亿至700亿美元。
专家指出,唯有藉由此举,才有办法支撑国內財政。美国安全智库Stratfor中东与南亚分析师Michael Nayebi-Oskoui表示,「在危机期间提升国內的流动性能让沙地阿拉伯觉得好过些,因此倾向將现金握在手上。」
赤字问题浮现
眾所皆知,沙地阿拉伯的国家营收绝大部分来自石油出口,这也支撑国家不断增长的支出。
然而,在国际油价走弱下,自然也饱受压力,就如同巴西、卡达、俄罗斯等国一样,出现財政赤字的状况。
根据研究机构Capital Economics的估计,沙地阿拉伯今年的经常帐赤字將攀至GDP的7.5%,与过去10年预算盈余达GDP的20%相比,差异甚大。
事实上,沙地阿拉伯也出现相当程度的资本外流,多年来净资本流入的荣景已不復见。
沙地阿拉伯政府因油价大跌带来损失太大,仅得启用外匯储备救急。
据了解,外匯储备在去年中高达7460亿美元,不过今年7月底时,已剩下6690亿美元。
专家也指出,外匯储备持续减少將成为沙地阿拉伯的新常態。
华尔街也受波及
包括贝莱德投资管理(Black Rock)、富兰克林坦伯顿(Franklin Templeton)等华尔街资產管理巨头,均因沙地阿拉伯抽离资金而受害。
不过贝莱德指出,第2季高达240亿美元的流出不仅包括中东,还包括欧洲;然而,这与第1季净流入180亿美元相比,仍相差甚远。
讽刺的是,儘管国家財政营收大减,沙地阿拉伯依旧增加支出。
国王沙尔曼(King Salman)於年初即位时,即下令增加300亿美元的支出计画。
另外,根据智库Stratfor估计指出,沙地阿拉伯在叶门衝突的支出金额,约在50亿至80亿美元间。
恐慌时刻尚未来到
然而,仍有分析师相信沙地阿拉伯目前的状况並不令人担忧,也没有贬值货幣的必要。加上外债相当低、整体资產仍相当强健,意味著外部借款不会有困难。
即便如此,专家还是指出,仍须持续关注这种走下坡的趋势。
从全球资產管理撤资
据外媒报导,沙地阿拉伯已从全球资產管理公司撤资数百亿美元。
在油价持续下跌的背景下,这个石油储量丰富的王国寻求削减不断扩大的赤字,並减少对股市动盪的敞口。
西利托表示,基金经理们估计,近半年来沙地阿拉伯货幣署(SAMA)已撤资500亿至700亿美元。
自去年油价开始下跌以来,沙地阿拉伯货幣署外匯储备已下降近730亿美元,原因是该国政府维持支出以支撑经济,並为其在也门的军事行动买单。
沙地阿拉伯货幣署的外匯储备在过去一年期间下降了710亿美元,几乎占728亿美元整体海外资產下降的全部。
至於撤资的原因,英国《金融时报》提到,尽管一部份资金被用来弥补赤字,但沙地阿拉伯央行也在寻求转投风险较低、流动性较强的產品。
在过去大宗商品价格「节节攀升」的时间里,包括沙地阿拉伯在內的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通过投资美元债券与其他证券,积累了丰富的美元储备。
受益於盛產石油的海湾国家,一些资產管理机构多年来管理资產日益增长,但它们在去年油价暴跌后感到压力。
撤资超过700亿美元
其他行业高管估计,沙地阿拉伯货幣署从现有的资產管理公司撤资甚至超过700亿美元。
这些高管表示,尽管一部份资金被用来弥补赤字,但沙地阿拉伯央行也在寻求转投风险较低、流动性较强的產品。
另一位基金经理表示:「他们觉得自己对全球股市的敞口有点不合適。」
根据沙地阿拉伯中央银行数据,截至7月,沙地阿拉伯央行拥有海外凈资產达6610亿美元,政府还自7月开始向地方银行发行债券並持续到明年,每月债券销售额达53亿美元。
但数据显示,包括沙地阿拉伯在內的海湾国家的外匯储备正在缩水。
由於采取货幣钉住美元制度,受到油价下跌及美元走强的压力,维持该制度將消耗这些国家在油价高企时期积聚的外匯储备。
沙地阿拉伯將里亚尔对美元的匯率固定在3.75。
面对油价的持续下跌,下一步,沙地阿拉伯政府还继续通过动用海外资產和发行债券的方式,抵御油价下跌给財政带来的压力,並且允许私营部门通过公私合伙的方式,参与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
外匯储备大减
中国9月份的外匯储备剧减,引起全球市场关注,担忧中国为了保护货幣,防止资本外流的做法恐导致量化紧缩(QT)。
不过,其实有一个国家的外匯储备先前的减幅也是创下纪录,那就是受到低油价衝击的沙地阿拉伯。
沙地在今年2月和3月的外匯储备减少了300亿美元,创下2个月合计的减幅记录。
由於沙地也是全球外匯储备排行前几名的国家,因此该国外匯储备大减,也將使美元和美国公债价格面临下跌压力。
根据《CNBC》报导,全球石油供给仍处於供过於求的局面,油价也因此持续低於50美元,严重伤及了全球最大產油国沙地阿拉伯的经济。
鲁比尼全球经济諮询公司(Roubini Global Economics)的新兴市场研究资深主管京巴(Rachel Ziemba)表示,油价大跌导致全球產油国的外匯储备大幅下滑,全球11个產油国过去1年来的外匯储备下滑达2000亿美元。
同时,京巴也预期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和伊拉克最终也会卖出部份的外匯资產。
油价目前持续低迷,中国经济前景不明也对產油国造成压力。
沙地阿拉伯近年来又和中国的关係更为密切,过去几年来沙国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石油供给国,中国经济放缓对沙地的影响由此可见。
沙地过去10个月来已经卖出了600亿美元的外匯储备,藉此稳定匯率和弥补財政支出,不过沙地的外匯储备仍高达6500亿美元。
然而,大量运用外匯储备並无法解决沙地的所有经济问题。8月时,信评机构惠誉(Fitch)下修了沙地的前景至「负面」评级,指出沙地缺乏有效的財政政策来面对低油价。
赤字扩大 货幣贬值
沙地的財政赤字正扩大中,分析师认为这將使该国货幣进一步贬值。儘管沙地坚称会维持住匯率,但若油价持续跌破40美元,这项目標恐怕难以达成。
巴克莱(Barclays)指出,沙地货幣贬值的状况或者不会立即发生,但若財政改革持续延期,这恐会使財政和货幣稳定的风险上升,债务累积加速,伤及沙地中期的主权信用评等。
若不调整目前的財政路线,而油价仍只在每桶50美元附近徘徊,沙国的財务缓衝空间会在2019年前就用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