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9日星期一

CEO展望2015‧越冷越開花


Author: Tan KW   |   Publish date: Sun, 28 Dec 19:53


2014-12-28 19:00
 
全球經濟自2008年金融海嘯,美國從財政懸崖走向復甦,亞洲新興國2015年料從美國QE喊停和開始升息而受到各層次衝擊……
 
  • 2015年4月開始實施消費稅前夕,人民是否有一絲喘息空間?這對企業有何實質意義?究竟大馬企業展望如何?(圖:星洲網)
這一波衝擊未到來之前,中途殺出“全球油價下跌”,依賴石油收入的大馬經濟或受衝擊;然而,2015年4月開始實施消費稅前夕,人民是否有一絲喘息空間?這對企業有何實質意義?究竟大馬企業展望如何?
 
對很多經歷各項風波的CEO來說,要如何沉著應戰?如何化危機為契機?且傾聽他們各自表述。
 
聯昌集團(CIMB,1023,主板金融組)
代首席執行員東姑拿督賽夫魯

全球銀行業面向挑戰
2014年是大馬乃至全球銀行業挑戰之一年,首先是中國經濟放緩,其次是美國QE喊停。
 
邁入2015年,市場焦慮不安,美國何時升息未定,歐盟與日本料持續低息,湧入新興東盟資金可能平平。
 
告別原產品高價,煤炭價目前只是2011年的一半,原油價自2014年6月下跌45%,一些企業之盈利或受壓,恐無法攤還貸款,一些銀行焦慮不安。
 
在東盟,各中行對失衡之成長與管控通膨步調謹慎,國行3年來首次調高隔夜政策利率0.25%,至3.25%。
 
印尼2013年5次連升息以保印尼盾後,2014年11月將指標利率上調25基點至7.75%,藉以管控燃油津貼合理化後之通膨壓力。
 
企業貸款與非利息收入成長放緩,或使賺益面臨壓力,東盟銀行業務仍展現韌力,主要有強勁資本和對外資倚賴度偏低緩衝。
 
受大馬與印尼嚴峻營運環境拖累,集團2014年貸款成長料放緩至低雙位數。國行收緊房貸,大馬消費貸款動力放緩,企業貸款攤還度仍高企。
 
仰賴原產品和天然資源的印尼,貸款成長下行10%至11%之間,經濟成長走疲和原產品價走低,也受高息環境與競相吸納存款衝擊。
 
這使2014年資產素質惡化,尤以印尼與原產品相關之註銷貸款增加,預期可於2015年正常化;同期貸款對存款比獲管控,並處於舒適狀況和高於區域銀行水平。
 
2015年集團中期前景謹慎樂觀,將監控印尼原產品相關資產素質,經濟成長與流動性問題促成賺益逐減,新領導人新政策2015年正式實施亦受關注。
 
其他經濟體料穩健增長,國內銀行料與經濟同步穩進;泰國最糟已過、2015年復甦;貿易與金融區域中心的新加坡,料續有好表現。
 
美經濟緩緩復甦拉動美元走強,相對東盟各貨幣貶值;馬幣兌美元2014年至12月貶7%,印尼盾保持2008年來低位。
 
伊斯蘭金融將續勁長,政府在香港初發10億美元(AAA政府評級)和2億英鎊伊斯蘭債券。伊斯蘭金融是成長快速市場,全球伊債券資產2014年杪料達7千780億美元。
 
和同是主板金融組的興業資本(RHBCAP,1066)、馬屋業(MBSB,1171)世紀大整合,放眼崛起為東盟5大銀行,以體現規模效應、更低成本和在獅城更有競爭平台,並潛在創立龐大伊斯蘭銀行,突顯大馬推崇伊斯蘭金融之地位。
 
2015年4月實施消費稅,通膨率料揚至4%(截至2014年10月2.8%),中期則走緩。實施消費稅的全球160國,已讓消費稅取代銷售服務稅,新加坡消費稅佔總稅收18%比重,有效降低稅收波動。
 
當前不預測國行升息,撤銷津貼和油價跌後通膨尚可管控;料2015年4月起消費稅使通膨暫時升溫,未來兩年即降溫。
 
馬幣截至今年11月共貶7%,國行或被迫升息保馬幣。
 
森那美(SIME,4197,主板貿服組)
總裁兼首席執行員丹斯里巴克沙烈

尋求新盈利來源
受2011財政年森那美5年策略藍圖導航,儘管全球經濟與原產品價格波動,森那美成功貫徹藍本中之主要方略。
 
森那美向新不列顛棕油公司(NBPOL)展開獻購,後者為著名的永續認證棕油生產商,在巴布亞新幾內亞擁13萬5千公頃種植地。截至12月3日,森那美獲得58.7%股東接受獻購。這項獻購將強化種植業務,使之成為全球最大具永續認證的棕油生產商。
 
2014年1月,森那美在永續棕油宣言成為帶頭簽署方,全力承諾棕油永續生產。
 
工業組在卡特彼勒(Caterpillar)產品重拾新馬領導地位,也是中國最大卡特海事產品經銷商,將續強化卡特等產品經銷,並在亞太區成為全球經銷商。
 
汽車業務透過策略擴展,收購起亞(Kia)在台灣、寶馬與迷你在越南之分銷權。汽車業務有志成為亞太區首屈一指汽車業者,將繼續投資新的經銷場域;獲得布里斯班之寶馬迷你經銷權,已強化澳洲市場。
此財政年成功推展9項產業計劃,平均認購率達75%;倫敦巴特西第二期計劃,繼去年首期盛大成功後,首週就獲95%認購率。
 
期許再宣佈更多令人振奮的發展計劃。
 
緊隨脫售發電資產後,能源與公用設施目前專注非中國的工程服務,同期強化中國的港口與水務管理業務。
 
展望未來,集團將因應宏觀趨勢調整策略,最大化現有資產潛能,並在集團審視策略合伙之可能。
 
全球經濟料成長放緩,較不寬鬆貨幣政策、利率上揚與持續負債,低迷原產品價格和外匯波動料衝擊商業。
 
管理層竭盡所能成功執行集團策略,強化各業務營運效能、提高生產力與減輕成本。
 
集團繼續探討成長契機,尋求新盈利來源、釋放股東價值,這可透過企業活動、在價值鏈與策略合伙之間,擴展至不同區域。
 
森那美的策略優先已在5年策略藍圖昭明,前路鋪設長遠永續的無限契機。對目前成就自豪,儘管前路挑戰重重,將續專注和圓滿執行計劃,以獲預期佳績,同時照顧職員福利。
 
大馬友邦保險
首席執行員黎以諾(Bill Lisle)

要成壽險界“一哥”
2014年是大馬友邦保險特殊一年,2013年6月整合業務,儘管挑戰猶存,2013財政年動力無限。
 
這股動力延續至2014年,截至2014年8月首9個月,公司新業務價值增長38%至3億5千600萬美元(11億令吉)。
 
2014年專注建構全職壽險代理,特別是Y世代,鎖定目標與獎掖計劃吸引傳統保險與伊保險生力軍;也整合代理獎賞制,驅動更高徵才與提高生產力,或朝向建立百萬雄將代理。
 
我們顯著改善代理隊伍的銷售效能,2013年推介商業方案工具或互聯銷售終端機(iPoS),也完成112項營運強化措施,強化客戶與代理隊伍的服務。這把大馬友邦置於強穩基礎,期許2015年在馬壽險業擷取成長契機。
 
2015年在津貼合理化後又實施消費稅,劇變驟至,生活成本提高,挑戰重重。
 
大馬保健成本升高,也促使保客重估保險需要,優先考量家人保健需求,預期壽險業2015年繼續成長。
 
代理隊伍將是主要銷售渠道,銀行保險與企業方案展現更多契機。透過召募全職代理提昇專業水平,也透過綜合銷售與產品培訓,提供銷售隊伍所須工具與科技,讓隊伍更易營商。
 
伊保險展現龐大契機,政府努力增加馬來社群的保險滲透率;大馬壽險滲透率維持50%低水平,馬來人達12%,這巨大鴻溝為保險業提供無限契機,特別是持有伊斯蘭家庭保險執照者。
 
大馬人口年輕化,20至35歲佔總人口40%,契機無限,惟需專注此市場的產品創新。退休群的退休規劃日受看重,客戶正開拓非傳統空間,為舒適退休部署;私人退休計劃將提供創意投資選項,且可獲扣稅。
 
美國友邦保險集團(AIA)2012年以逾17億美元(約53億令吉)收購ING大馬保險業務,借此躍升大馬壽險一哥;大馬友邦保險將善用一切契機,強化市場領導地位。
 
邁入新一年,誓縮窄保障鴻溝,提供適當保障和長遠儲蓄方案,迎合不同階段人生需求,成為壽險界無可爭議“一哥”。
 
頂級手套(TOPGLOV,7113,主板工業產品組)
主席丹斯里林偉才

新興市場需求走揚
過去一年挑戰重重,集團在亞洲丁腈手套市場,市佔率由13%增至2014財政年的16%。
 
透過整合措施成功使中國營運轉盈,2014年第四季盈利109萬令吉。同期私有化新加坡子公司Medi-Flex,料改善未來業績,也強化研發開發更輕型丁腈手套。
 
2014年完成盧骨27廠房第二期擴展,加設6條高效生產線;最新設施的巴生29廠房2015年1月營運,尖端科技生產線,快速有效有素質。
 
集團獲獎無數,包括獲世界級企業亞洲十大企業獎,並在手套製造獲最佳品牌榮譽,恕難盡略。
 
這一年充滿挑戰,1月電費調漲16%、5月天然氣調漲19%,通膨效應接踵而至。在丁腈手套領域,競爭加劇、賺益受壓,集團因實行成本效益、管控成本、減少浪費。將持續投資研發改善產品素質,以創新開發新產品,並投資尖端科技促成生產效益,並增自動化層次。
 
基於電費、天然氣調漲,2015年4月又實施消費稅,通膨效應料使丁腈手套業競爭加劇。然而,低油價也使原料價走低,加上馬幣兌美元走低,發達與新興國手套使用提高,料手套業以6%至8%幅度增長。
 
集團致力擴張海外市場;對擴展新興國市佔感樂觀,主要是需求續走揚,尤在非醫藥用途成長更快。
 
丁腈手套新產能蓄勢待發,這使集團具優勢增強跨國公司客戶,期許從新興市場攫取更大契機。
 
市場目前競爭劇烈,惟爭久必合,浮現併購契機,可透過非內部增長方式擴大規模。
 
期許個人身心健康、思路清晰,以最佳狀態奉獻家庭、領導集團,因而日常適度運動、節制飲食。產品精益求精,加強效益、節省成本,嚴峻環境當頭料增長持續。
 
國家和平、國民團結,有效肅貪、管好財政,營造良好經商環境與民共繁榮,乃我所欲見,願予回饋和配合。
 
馬星集團(MAHSING,8583,主板產業組)
董事經理丹斯里梁海金

積極建造可負擔房產
2014年是挑戰一年,亦是豐碩回報一年,除履行銷售、地庫與財務表現關鍵表現指標,優異表現受業界、公眾、客戶與媒體推崇。
 
截至2014年9月30日首9個月獲銷售25億令吉,並鎖定51億令吉銷售,近期營收與盈利更為清晰。
 
過去5年,營業額與盈利複合年均增長率25%,平均股本回酬15%,料可持續穩定成長。
 
這一年在蒲種與芙蓉購地皮,將分別建58萬5千令吉和35萬令吉房屋;亦在沙亞南高球場購地建高檔產業。這可釋放193億令吉發展值,使總計劃增至48項(包括正進行與已完成)。
 
首9個月未進賬銷售51億令吉,另加未完成計劃剩餘發展值、新增地皮發展值,估計有66億令吉銷售,料可忙碌至少9至10年。
 
馬星首9個月營業額增長43.6%至21億、淨利增長21.3%至2億5千470萬令吉,這歸功於各項計劃進展良好,尤其靈區與萬撓更高盈利進賬,同期營運盈利改善24.2%至3億2千350萬令吉。
 
馬星發附加股集資6億3千萬令吉,樂觀2015年首季特大獲股東支持,同年第三季繼以4送1比例派送紅股回饋長遠支持的股東。
 
馬星今年獲8大獎項,膺選年度發展商,可謂豐收年。
 
配合2015年財政預算案,在萬宜、甲洞附近、雙溪毛糯推展首購族等之房屋,售價介於33萬8千至54萬8千令吉之間。
 
展望2015年,預計位於捷運、輕快鐵、高速大道,乃至靠近邊佳蘭油氣中樞的計劃吸引買氣。柔佛前幾週推展丹絨柏勒巴斯銷售中心,附加平台有利接洽工業界與中小企業。
 
新一年推展產業計劃,84%定價低於100萬令吉,期許帶領馬星到更高層次。作為市場導向發展商,建設和打造社區並重。
 
馬星人盡其才,策略獲支援與執行,更形成強穩團隊。馬星鼓勵終身學習,內部和外部LEAD課程兼修。鼓勵同事工作康樂並重,參與節慶與跨部門體育,亦贊助員工參與社區體育,促進競技、團結、友愛、合作。
 
馬星側重客戶體驗,設忠誠計劃與客服中心,使品牌更為耀眼。冀政府續推動可負擔房屋計劃,消除生活成本騰漲憂慮,強化就業。作為負責的企業公民,馬星將欣然挺政府的造福國民措施。
 
(星洲日報/投資致富‧焦點策劃‧文:張啟華)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