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8日星期日

完勝的效能比,ARM Cortex-A32 架構分析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6 年 02 月 25 日 11:35 分類 晶片 , 穿戴式裝置 , 零組件
官網
在大家喜迎驍龍 820 到來之際,ARM 也發表了面向嵌入式裝置和物聯網(IoT)的新架構——Cortex-A32。


ARM 架構的處理器憑藉其優秀的能耗比,一直佔據著行動 / 嵌入式裝置市場。其因為智慧手機的爆發而為大家所熟知,A8 / A9 / A15、A12 / A53 / A57 / A72 等一代代 CPU 架構更是機友心中的時代印記。而剛發表的 A32,又在效能比上越走越遠了。
雷鋒網配圖

▲ ARM 的家譜與定位。

Cortex-A 系列分為高性能、低功耗和超低功耗 3 類:
  • 高性能系列的代表當然是 ARM 的大核架構 Cortex A57 和 A72(還有在慢慢退市的 A15 和 A17);
  • 低功耗系列的代表是高效能比的 A53,根據需求,它可以以多核或 LITTLE 大小核的形式工作;
  • 而超低功耗系列,在 A5 和 A7 之後,有 2015 年 11 月推出的 A35 和剛剛推出的 A32。
值得注意的是,A32 是 ARM 新一代構架中,唯一一個 32 位元架構。但 A32 就像是 32 位元版的 A35,目標很明顯,就是在效能比本來就逆天的 A35 的基礎上進一步控制功耗。

超低功耗與超小晶片面積

雷鋒網配圖

▲ A32 架構圖

A32 架構主打晶片面積、功耗控制和能耗比,其停留在 32 位元(ARMv7-A 指令集),指令預取單元針對效率進行了重新設計,一、二級暫存、浮點和 DSP 操作性能則針對速度進行了改進,並引入了新的電源管理特性。其支援 TrustZone 安全加密、NEON SIMD 指令集、DSP / SIMD 擴展、VFPv4 浮點計算、虛擬硬體等。
根據需求 A32 可以使用 28nm、40nm 等製程製造,核心數目也可以在 1 / 2 / 4 核心之間組合,可以組成 big.LITTLE 大小核結構的 SoC。
雷鋒網配圖

▲ A35 的核心大小示意圖,A32 居然還能做得更小。

極限情況下,單核心加 8KB 一級暫存的最簡配版本,可以把晶片面積控制在 0.25 mm²(A35 的極限也只是 0.4 mm²。而官方稱 28nm 製程製造的版本,在 100MHz 頻率下的功耗只有 0.004W(4mW)。

效能比再次提升

雷鋒網配圖

▲ 整數、浮點、加密與流媒體等性能對比圖(加密性能更是拋離 A5 足足 12 倍)。

雷鋒網配圖

▲ 性能與功耗對比。

除去超小的晶片面積和能耗外,A32 可以在 32 位元下提供和 A35 一樣的性能。但更低功耗,讓它的效能比(單位電能產出的性能)比 A35 還要高 10%、比 A5 高 30%、比 A7 高 25%。A35 可以透過提升頻率達到 A53 80-100% 性能,也就是說,A32 也可以在 32 位元下達到同樣的性能等級,這時候的晶片面積只有 A53 的 68%,而功耗則只有 A53 的 61%。
在 64 位元之下,A35 都有代替 A53 架構的實力,而在 32 位元中,A32 就已經是完勝所有人的境界了,而且比起 64 位元的 A35 架構,32 位元的 A32 更適合用在穿戴裝置和物聯網產品上。
如果說 A35 有可能是下一代手機處理器中的小核心首選,那 A32 就已經是下一代穿戴裝置和物聯網產品的「預設方案」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