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8日星期日

金融業雖大,沒升級還是會被取代!元大寶華給金融業 5 項 FinTech 建議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6 年 02 月 25 日 11:13 分類 支付方案 , 第三方支付 , 網路
下載自路透
過去金融機構恐懼金融新創,大宗保守勢力一度使得台灣的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落後,但金融數位化趨勢太明顯,支付之外,連儲蓄、投資、貸款都可以在網路上交給 FinTech 公司,金融業終於認知到自己並非不可取代。元大寶華經濟綜合研究院近日由院長梁國源領頭,發布「金融業因應數位金融崛起的轉型之道」報告,給金融業發展 FinTech 的 5 大建議,包括收購或投資適用的技術,另也點出台灣 FinTech 的推動難處。



數位浪潮對金融業的衝擊

報告率先指出金融業受數位浪潮的衝擊,隨著科技進步、電子商務發達、行動通訊普及,電子金融支付工具隨之多樣化,且從使用者交易源頭(含購物、餐飲、於樂、通訊)接觸客戶、提供服務,再搭配簡便的線上申請帳戶流程、輕鬆的跨境的交易,成功打入網路世代的生活圈。提供金融工具的不再只有銀行,支付寶、Paypal、Apple Pay、比特幣是一個又一個例子。
相形之下,金融業只提供金流服務,無法掌握交易源頭,處於被動等待機會,且銀行開戶需臨櫃、雙證件、填各式表格,對使用者來說多不便利,銀行多設分行也增加成本支出。
金管會在 2015 年高呼要打造「銀行 3.0」,同年 1 月一口氣開放 12 項金融服務在網路上處理,也開放銀行、保險、證券三業者可以百分之百轉投資 FinTech 相關公司,但全球金融實則已展開「銀行 4.0」的遷徙。面對全球銀行創新之父金恩(Brett King)提倡的「金融機構不再只是一個地方,而是一種行為(指提供銀行業務)」說法,台灣的金融業還有很遠一段路要走。

金融業提升數位競爭力 5 大建議:

梁國源對於金融業因應數位潮流,創建數位金融服務,提升金融競爭力的五大建議有:
  1. 收購或投資適用的相關技術
  2. 盡快培養相關數位人才
  3. 鼓勵業務模式的開拓與創新
  4. 善用子公司跨業經營模式
  5. 確保數位金融的安全性
對於台灣金融業者來說,礙於編制和預算有限,以及長期受到高度監管、組織文化相對保守,無法擴充新部門,即時反應市場需求以及新科技、因此收購或投資現有的 FinTech 公司或技術,又或者成立子公司專門進行跨業網路金融業務,就能快速擁有好的創見與成果,還能在較具彈性的管理下運作,更有助於金融業多角化發展。
若金融業真打算成立新部門,也沒辦法立刻找到合適人才,因為金融業需要的 FinTech 人才要有同時擁有金融知識及數位技能,資料分析專才也很需要,能提供風險管理、行銷、決策依據。不過傳統金融業與FinTech 公司之間人才的腦力激盪,倒是一個助於設計良好的數位金融服務的管道。
而相較其他產業的數位化,金融業之所以門檻高,在於它對安全性有極高的需求,不僅保障客戶資產,更應防賭金融犯罪、恐怖分子不法所得透過數位金融流動。

台灣 FinTech 發展 3 侷限:金管會、金管會、金管會

面對 FinTech 快速的發展,僅管我國政府和金融業都已意識到這股趨勢,政府還打算募資 10 億元資金扶植 FinTech 新創公司,打造利於 Fintech 發展環境,成立大數據資料庫,但梁國源認為仍有所侷限,主要有 3 點:
  1. 金管會對 FinTech 的態度仍以「不影響金融業」為前提
  2. 網路 P2P 借貸平台目前仍無法規可管
  3. 今年仍不開放機器人理財顧問、純網銀
梁國源觀察到,金管會對非金融業者進入 Fintech 還是採取保護、保守的態度,尤其是對於非金融業者做 P2P 借貸這類涉及到放款的業務,雖目前無法令禁止,但金管會也以中國網路 P2P 借貸平台多數倒閉的情況,盼台灣 P2P 借貸平台發展初期就能制定合適法規,金管會站在主管機關的立場,一貫的態度是「沒有法規就代表服務沒有保障,也沒有市場秩序,衍生出的問題會很大」。此外,國外「銀行 4.0」去銀行化的趨勢,也造就機器人理財顧問的興起,但金管會表示今年還不會開放,國內也還沒有業者有意引進。
在金管會仍落入傳統金融業窠臼,金融業對科技不甚熟稔的當下,梁國源認為,台灣 FinTech 要進一步蓬勃發展仍有其侷限。但眼下,數位金融正如火如荼進展著,金融業仍需以上面幾個方向努力突破,努力創新才是。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