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2日星期四

大馬擺脫“雙赤字”風險了?


  •     
如果說,大馬經濟已一腳踏進好與壞的狹縫間,那麼,經常賬戶口的未來表現,將是劃分楚河漢界的關鍵分水嶺。
上週出爐的最新數據顯示,大馬去年12月出口取得2.7%成長,勝於市場預測的1%,儘管同期貿易盈餘下跌5.9%至92億令吉,惟考慮到國際油價和馬幣雙雙在12月重挫,大馬貿易賬戶仍得以書寫92億令吉盈餘,儼然足以讓人暫鬆一口氣。
這是由於,作為經常賬戶的最大貢獻源,貿易賬戶在油價暴跌之際站穩陣腳,無形中反駁了“油價暴跌將重創大馬淨出口”的說法,亦反映出多元出口結構確實能有效緩衝低油價的衝擊,讓人們不得不重新思考“油亡大馬亡”的傳統印象是否依然適用。
然而,最新數據是否證明了大馬的“雙赤字”風險已經消除?
不,真正的挑戰,或許才剛要開始。
環顧12月出口數據;讓大馬力保貿易盈餘的最大功臣,是在總出口中佔有最大比重的電子和電器產品(下稱“雙電”),馬幣貶值和巧遇聖誕節讓雙電出口額取得14.9%亮麗成長率,掩蓋了油價暴跌造成的缺陷。
因油價大跌的關係,大馬12月石油產品和原油出口分別下跌32.3%和27.3%。
然而,渡過聖誕節後,雙電出口需求究竟會出現甚麼樣的變化,沒人會知道,我們也不知道12月的強勢需求,究竟帶有多少趁低購貨圍囤的成份,因這可能成為未來數月雙電需求放緩的前奏曲。
有時不得不說,大馬實在是幸運的;當12月出口面對低油價發起的攻勢時,聖誕老人突然派份大禮,讓出口至歐美地區的雙電產品猛漲超過20%,助大馬成功退敵。
至於尚未出爐的1月和2月份出口數據,雖說歐美地區對雙電產品的需求未必能保持12月的殷切,但作為大馬最大貿易夥伴、需求成長近月有所放緩的中國,卻將開始歡慶農曆新年,相信這對於緩衝低油價的衝擊,同樣有一定的作用。
不過,佳節需求是否足以完全抵銷低油價效應,讓大馬貿易賬戶、經常賬戶在這段關鍵期內繼續力保盈餘狀態,其實仍是個問號,因全球經濟如今仍飽受諸多利空的威脅,依賴出口的大馬當然無法置身事外。
雖然油價最近大幅反彈,但由於現有價格仍遠低去年同期,原油出口表現短期內料保持萎縮狀態,得繼續依靠雙電和其他產品支持整體表現;因此,若雙電和其他產品需求在過完農曆新年後出現放緩,對貿易盈餘而言無疑是一大威脅。
足以左右金融體系的馬幣,近期之所以能勉強安渡油價暴跌巨浪,靠的正是“經常賬保持盈餘”這塊金漆招牌。不難想像,若這塊招牌不幸破裂,大馬經濟究竟會發生怎樣的震盪。
有鑑於此,無論是否對大馬經濟感興趣,投資者接下來都該多留意大馬出口情況,不僅為觀察和規避潛在風險,也為了新的投資機會。(星洲日報/焦點評析‧作者:李三宇)

點看全文: http://biz.sinchew.com.my/node/110236?tid=17#ixzz3RWiS0zDe
Follow us: @SinChewPress on Twitter | SinChewDaily on Facebook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