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1日星期五

奉养父母无关收入 给家用看心意 再穷也应养父母


专题 2014年11月16日
王蓉 报导

当父母迈入老年时,孩子勿忘了赡养的责任。
当父母迈入老年时,孩子勿忘了赡养的责任。
第4届马来西亚人口与家庭调查显示,逾20%乐龄人士没有得到子女的经济援助,其中主因是子女的收入不足,只能应付自家的生活开销,没有多余钱给父母。隨著如今百物涨价,人民明年將再面对另一波经济压力,预计会进一步加重家庭的生活开销。

学者和专家认为,不论子女有多穷,都必须负起奉养父母的责任,而且给父母家用,源自于家庭教育和道德观念的问题,就算经济再有限,心目中也是会有一套「消费优先选择」的標准。

由 国家人口及家庭发展局(LPPKN)在2004年所进行的第4届马来西亚人口与家庭调查显示,全国有逾20%(西马22.7%、砂拉越21%及沙巴 26%)的乐龄人士没有得到子女的经济援助金、超过36%每月有收到子女给的家用、多达27%的乐龄人士在数个月才获得子女给的家用。

调查指出,导致以上问题的主要的原因是子女的收入不足、父母与子女关係不好,以及子女缺乏孝顺的意识。

財务规划师李文畅接受《东方日报》坦言,虽然一般上在理財建议,「家用」是列入固定开支,但有否给家用,始终源自于每人的家庭概念或道德价值观上。

看消费优先选择

他认为,对所有人来说,钱是永远不够用的,不论每月赚取的是1000令吉或一万令吉,每个人都会隨著月薪的变化,调整消费模式。

「如果一个人刚开始投入社会工作,每月只赚取1000令吉,就可能只选择在茶室喝咖啡,但当他升职,每月薪资达到5000令吉,他选择喝的可能就是有品牌的咖啡。」

「所以,不论赚取1000令吉或1万令吉,人都是在稍微有盈余的情况下生活,只是消费模式的不同,因此给不给家用,问题在於每个人心目中的消费优先选择的標准。」

「重点是你会把家用费用排在哪一个位置?若一些人將修车、装修房子或为孩子买玩具的开销,排在『优先消费』的位置,当然『家用』就会渐渐往后移,变成所谓的可变动固定支出。」

他认为,一个人如果有孝心,就算经济再艰苦,也会给父母经济援助,只是在於少有少给,多有多给而已。

「当然,这始终是家庭教育或观念问题,孩子也可能会因为父母对待爷爷奶奶的方法,在长大之后,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父母。」

26583465人口老化 生病没人照顾

博大社会学讲师李玉辉认为,奉养父母都是子女应尽的责任,无论多么贫穷,都必须负起这个责任。

「不过在这方面,我们还必须分清楚所谓的『给钱』,指的是家用或零用钱?前者所带来的影响层面较大,反之后者比较倾向为孝心的表现。」

他指出,若是零用钱,指的是父母还有个人的储蓄、公积金或退休金等过活,子女给的钱財属於「额外给的」,可有可无,是一种孝心的表现,同时子女所需承担的压力也不大。

1/4子女没给家用

「如果指的是家用的话,代表著子女没给这笔钱,父母就必须工作来赚钱,否则没钱过活,可能衍生社会问题。」

他觉得,单从数字层面来看,并不能缺失解析整个情况;但如果这份数据代表的就是真实情况,换言之,国內有约1/4的子女都没有给家用,这將是构成很大的隱忧。

「若我国未来面对人口老化问题,政府或福利部就必须注意可能衍生的问题,包括老人流离失所、生病无人照顾等,届时是必须依靠政府机构。」

另外,他也点出,有些孩子是与父母一起居住,无形中就负担起父母的饮食和住宿,因此没有再给多余的钱,但这已经代表在赡养父母。

亲子和睦 孩子自然孝顺

长者俱乐部创办人张胡坤认为,如今老人家必须要有智慧,有自己的打算,同时抓住5样东西,分別是老身、老屋、老本、老友及老伴,免得老来无依无靠。

他表示,隨著年代从农业发展成工业,再进步成资讯科技时代,现今年轻子女都是跟机器(手机)讲话为多,当面相处的空间越来越少,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关係冷淡。

「如今的年轻人都是享乐主义,一旦有钱,都会选择去旅行,当然有些子女还是会照顾父母。」

「孝心其实也有赖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和睦关係所衍生,人与人之间一旦有关係和感情,就会懂得照顾。」

「父母也有必要以身作则,不要从小就让孩子习惯玩手机或平板电脑,与孩子进行多些户外活动,如到农场或河边,亲近大自然环境,感情自然变得深厚。」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